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體制內、體制外、窮二代、富二代、五毛黨、新買辦……層出不窮的標簽,影響著人們對人對事的判斷

民生視線:“貼標簽”令社會認知簡單化

記者  白天亮

2013年04月26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姚萬俤繪

①“貼標簽”火起來

——新標簽五花八門,公眾常常對號入座,用標簽解讀復雜的社會現象

“我是一名‘蟻族’、‘啃老族’、‘矮窮矬’、‘北漂’。”25歲的小蒙常會這樣說,有時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有時是自嘲。他的實際身份是大學畢業生,老家在廣西某縣城,目前在北京中關村一家小公司做職員,月薪約4000元,有三險一金,與人合租房住,父母偶爾仍需像讀書時那樣補貼他些錢。

蒙媽媽對兒子的狀況倒沒那么灰心,“他上了大學,在北京找到了工作,算是開頭不錯吧。剛參加工作,哪能都那么理想,慢慢奮斗。我和他爸爸都有工資,經濟上幫他一下心甘情愿。”蒙媽媽對兒子給自己貼的一連串“標簽”,有的聽說過,有的需要細細解釋一下才明白,“老這么說不太好吧,影響情緒。”

體制內、體制外,潛規則、明規則,窮二代、富二代……眼下,不論互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各種“新詞”層出不窮。其中一些詞匯,對某類現象或群體的概括別具一格,契合人的心理,迅速傳播開來,公眾常常對號入座,以此對周圍的人和事分類、判斷。社會學上通常將這類行為稱為“貼標簽”。你是“富二代”,立刻有人聯想到開寶馬、愛炫富;你是“窮二代”,立刻有人聯想到生活窘迫,對社會怨氣大;你說央企不容易,會被冠以“五毛黨”;你為外資說好話,會被稱為“新買辦”。媒體在報道時也會大量引用這些“標簽”,譬如“蟻族也想成為體制內”、“窮二代,想當房奴不容易”等類似報道,時常見諸報端,強化了標簽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許多人對此持無所謂的態度。“一些新詞而已,大家都說,你要是不知道、不跟著用,顯得特別落伍。”小蒙說。在他看來,有些標簽簡潔明了,交流中引用一個詞就能說明一種復雜的狀況和心境,“比如‘北漂’,就很符合我們這些在北京沒戶口、沒根基的人的狀況。”有些標簽,他沒什么感覺,只是覺得新鮮、時尚。“有同事生孩子了,我們會說他要成為‘孩奴’了,其實人家可能并不覺得是負擔,心里美得不得了呢。”

不過,隨著這些標簽越來越多地融入現實生活,不少人感到了被貼標簽的不適。

陳朝偉是北京一家外企員工,家里煤氣灶出故障請人來維修。“維修工人來了,不僅修不好,還把灶拆得裝不回去了,最后還要收上門費。我說修好了才能給錢,他就說‘你們白領欺負我們農民工’呀。”這句話讓陳朝偉感到很不公平,“農民工的確為城市建設做了很大貢獻,也吃了很多苦。但就事論事,不對就是不對,不能隨便貼標簽。”

“自從我考上公務員后,就被貼上‘體制內’的標簽。”馬劍對此很無奈,“同學聚會,大家都說‘體制內’如何好。如果我說自己經濟上有壓力,立刻會被人說虛偽。如果我說工作辛苦,立刻有人說我‘別裝了’。其實在同學里,我這樣一個小公務員真的是收入比較低的。”

②標簽化思維扭曲社會認知

——貼標簽忽略個體間差異,容易阻礙理性探討,助長不滿情緒 

為什么人們熱衷于貼標簽?

“‘貼標簽’也稱為‘污名化’。”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強說,即一個群體將某些偏向負面的特征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并將這些特征刻板印象化,掩蓋其他特征,成為與之相對應的指標物。

普通人面對紛繁復雜的現象,習慣于將其化繁為簡,以便清晰便捷地把握事物特征。標簽化就是一種簡單歸類,人們可以借助標簽對外界的人、事、物形成表面和粗淺的印象,降低行為成本。

對周圍的事物貼標簽,每個人幾乎都在有意無意間這樣做。只是,當“貼標簽”隨著傳播方式的變化,幾何級地放大影響力和輻射面,繼而成為一種普遍的思維方式,其弊端也引起關注。

據介紹,貼標簽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破壞性。能夠流行起來的標簽通常是負面的,它會導致人、事、物的正面形象遭到非理性的破壞。某類事件,可能前因后果極為復雜,但被貼上特定標簽后,多數人就只會注意其標簽所指的內容。其次是快速污染性。標簽所包含的負面因素,在現代發達的信息傳播網絡作用下,會迅速地“傳染”到類似的事物或者人身上,甚至波及整個行業、產業乃至地區,忽略個體間大量存在的差異。“河南人”這個標簽就很典型。第三是不易消除性。標簽流行起來,會發展成一種偏見,其固化的價值觀念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使被貼標簽的對象很難擺脫其影響。譬如,一項調查顯示,被外界認為是“蟻族”的群體,一半以上并不認可這個標簽,他們多數對未來充滿積極預期。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朱力曾指出,近年來無論是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還是在網絡的言論中,都存在明顯的泛標簽化現象。它把同一個特征歸屬于群體中的每一個人,而不管個體成員中的實際差異,往往會扭曲社會認知。例如,將一個偶發的、當事人無意的行為,貼上富人身份與窮人身份的標簽,就使一個平常的事件變成了一個顯示社會分裂的標志性公共事件。貼標簽不僅不會使問題得到更好解決,反而會使人們的心理不滿迅速發酵。媒體過多的標簽化式的報道,也在無形中強化了階層意識、磨損社會和諧。

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