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首超1.4萬億斤,沉甸甸的豐收答卷(經濟新方位·特別報道)

2024年12月14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

  科 技

       科技正成為“三農”發展最大增量。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逐步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 機
  我國是世界第一農機生產和使用國。2023年,農作物生產機械化作業面積超75.7億畝次。高端智能拖拉機、北斗輔助駕駛系統等高性能農機(具)廣泛應用;丘陵山區玉米播種機、軌道運輸機等實現“有好機用”;設施巡檢機器人等智能農機裝備打破國外壟斷。

  高標準農田
  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耕地質量不斷改善。據了解,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各地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把更多符合條件的農田改造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筑牢“藏糧于地”的物質根基。

  農業農村人才
  人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我國鄉村人才隊伍質量結構持續改善,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人投身鄉村、逐夢農業藍海。2012—2023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1320萬人,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

  良 種
  我國加力推進種業創新攻關,扎實推進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階段性任務落實落地。全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95%,畜禽、水產核心種源自給率分別超過75%、85%。一批高水平種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種業領軍企業成長壯大,產學研用一體化育種創新模式持續完善。

  綠色優質農產品
  我國深入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增強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加快應用,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城鄉居民的餐桌。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帶動農民、連接市場、引領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充分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目前,全國納入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14.5萬家、聯合社達1.5萬家。社會化服務提質擴面,持續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鄉村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我國積極培育壯大數字農業、訂單農業、休閑農業等新業態,釋放現代農業發展潛能。各地依托資源優勢、對接市場需求,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特色農業產業持續提高現代化水平,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2億噸,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

  又是一個豐收年!

  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4130億斤,首次站上1.4萬億斤新臺階,再創歷史新高。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1.4萬億斤,是季季接續的努力。每年的糧食生產分為夏糧、早稻、秋糧三季。今年,三季的成績單都可圈可點。看夏糧,產量2997.8億斤,比上年增加74.8億斤,近9年中增產最多;看早稻,產量563.5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560億斤以上;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大面積單產提升成效明顯。

  1.4萬億斤,是高位增產的豐收。2015年至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首超1.4萬億斤,這份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意味著預期目標順利完成。糧食總產量在高起點上實現新突破、再上新臺階,進一步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后,是政策措施有力,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了全覆蓋,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系列強農惠農舉措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種糧農民收益。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后,是科技支撐給力,激活單產提升關鍵變量。今年,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接續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啟動;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創高產關鍵技術推廣,加快高性能農機裝備升級……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今年夏收小麥畝產提高了10公斤,單產提高幅度為近五年最大。從全年看,預計單產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超過八成。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后,是各地落實黨政同責、環環相扣,各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億萬農民辛勤耕耘、苦干實干。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共同推動實現了我國糧食生產高位再增產。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應當看到,盡管糧食產量已站上新臺階,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糧食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確保糧食穩定安全供給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快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讓大國糧倉更加穩固。

  (本報記者  朱  雋)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4日 05 版)

(責編:代曉靈、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