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08:23 來源:北京日報
日前,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北京紅色文化研究會指導,香山革命紀念館、北京市香山公園管理處聯合承辦的“新時代趕考之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第五屆香山革命歷史與文化理論研討會”成功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趕考’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回顧了中共中央進京趕考的偉大征程,展望了紅色主題片區的建設發展,探討了革命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交流了革命類舊址、紀念館、博物館協同創新的發展前景與路徑等。現摘編部分專家學者的論文。
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黃一兵
75年前,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香山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見證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繪新中國宏偉藍圖的艱辛和榮耀。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的趕考之路。新征程上,深刻把握“新時代趕考之路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系,對于我們看清來時的路、走好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以高度的理論自覺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以思想高度統一確保政治統一、行動統一,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始終以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以偉大的團結奮斗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一百多年來,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歷史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新征程上,必須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步一個腳印把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諸成效。
以徹底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歷史已經證明: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才能基業常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黨,才能無堅不摧。新征程上,必須繼續發揚徹底的革命精神,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和謹慎,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偉大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新的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
譜寫首都紅色文化工作新篇章
徐和建
75年前,毛澤東同志吹響了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的偉大號角,用形象化的比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決不做李自成”的自我警醒,“考個好成績”的執政自信。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還遠未結束”,莊嚴宣告“趕考永遠在路上”。新的“趕考”路,離不開紅色文化的思想引領、價值導向、精神滋養、文化支撐。
一是堅定文化自信,闡釋好“趕考”的時代價值。香山館作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陣地,始終肩負著研究香山革命歷史、弘揚“趕考”歷史內涵的重要使命。要發揮平臺優勢,聚焦香山革命歷史文化學理化、體系化研究,闡釋好傳播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保持“趕考永遠在路上”的自我清醒和自我超越。
二是創新發展路徑,保護好首都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北京市結合紅色文化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征,系統謀劃、通盤利用,構建起點、線、帶、片貫通的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利用格局,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初具規模。要積極帶動三大主題片區乃至全市范圍內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紀念設施協同發展,推動紅色文化資源共享,探索京津冀紅色文化資源跨省市連片保護工作新機制,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資源傳播力影響力。
三是堅持首善標準,努力譜寫首都文化發展新篇章。近年來,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北京文化論壇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北京中軸線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崛起為城市新地標、長城文化帶建設主題更加鮮明、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擴容增質。我們要發揮資源優勢,將革命紀念館打造為可看、可聽、可學的黨史教育平臺,實現從平面傳播到立體傳播的轉化,從單向灌輸到互動交流的轉化。
(作者為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
毛澤東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貢獻
張樹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這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未竟事業,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回顧總結毛澤東的奮斗探索歷程和歷史啟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際進行艱辛求索,為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創建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的奠基和實踐探索提供了科學指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這些都是毛澤東同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
從撤出延安開始,我們準備進京趕考
劉中剛
如何理解“進京趕考”? 傳統上是指進北平、進都城、建立新中國。還可以從更廣義上來理解,即奪取革命政權、治理國家。從歷史維度,我們強調傳統意義上的進京趕考;從時代維度,我們更應強調廣義上的進京趕考,因為治理國家是永恒的命題。
如從廣義上理解“進京趕考”,那黨中央和毛澤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籌劃的? 應是從1947年春節后,明確講是在二三月間,標志就是2月1日的《迎接中國革命新高潮》和3月18日晚毛澤東接見參加保衛延安的軍隊部分領導干部。毛澤東講:少則一年,多則二年,我們就要回來,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以上,充分表明毛澤東從撤離延安開始,即篤定了要實現“進京趕考”的決心與信心。
為實現“進京趕考”,在新中國成立前,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工作籌劃分哪些階段? 第一階段,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截止時間的關鍵標志是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回答了政權建設中幾個最基本的問題:一是階級劃分與政策問題,二是政權構成與治理問題,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第二階段,1948年4月底至1949年3月——打仗和建設新政權并重。這一階段,毛澤東一面洞察和指揮戰局,籌劃戰略決戰,一面積極推動新政權建設,構思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國家治理事宜。第三階段,1949年3月下旬至1949年10月——建設新政權為核心。國家治理成為毛澤東頭腦中的焦點。
(作者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兩次“趕考”的比較
計永超
1949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進京“趕考”的重大命題,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趕考”之路。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了第二次“趕考”的號召。黨的兩次“趕考”,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在思想上不斷躍升。
“趕考”之時——歷史性緊要關頭。從走好進京“趕考”之路,到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雖然歷史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中心任務不同,但都是中國共產黨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主動化解內外部風險挑戰的關鍵之舉,具有重大歷史性、標志性意義。
“趕考”之題——全局性戰略轉變。從第一次“趕考”的戰略重心轉移,到第二次“趕考”的發展理念轉變,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主要矛盾的基本遵循。
“趕考”之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兩次“趕考”之路的提出,都是以黨的歷史經驗為基礎,以重大歷史節點為起點,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為目標,以黨的精神譜系為支撐。
“趕考”之治——突出制度化建設。1948年1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黨內指示,逐漸形成了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制度體系,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構建以黨章為根本、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根本保障。
(作者為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紅色文化在新時代趕考路上的價值和功能
王炳林
趕考之路,道阻且長。腳下有根,才能行穩致遠;有精神支撐,方能攻堅克難。紅色文化在新時代趕考路上的價值和功能體現在多個方面。
從價值方面看:在精神力量上,紅色文化蘊含著指引黨和人民增強信仰、信念、信心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重要支撐。在文化自信上,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是確立文化主體性的重要基礎,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固基石。在歷史傳承上,紅色文化承載著黨的初心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情懷擔當,是砥礪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力量。在時代價值上,紅色文化具有守正創新的鮮明特征,能夠順應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的內涵,為新時代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從功能方面看:在教育引導上,紅色文化通過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在凝聚共識上,紅色文化能夠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增強團結奮斗的共同意志,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激勵斗志上,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跡能夠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在促進發展上,弘揚紅色文化,可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塑造形象上,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塑造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良好形象,展示中國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深刻理解把握“國之大者”的科學內涵
崔文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之大者”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黨員干部要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國之大者”的科學內涵,繼往開來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輝煌。
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觀大勢才能謀大局,謀大局才能擔大事。廣大黨員干部要增強政治判斷力,提高政治領悟力,提高政治執行力,在實際工作中聚焦黨和國家的重大部署、重要任務,務實工、出實招、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要讓人民生活幸福。“人民”重于千鈞,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敢于擔當奉獻。國之大者,責之重者。敢于擔當奉獻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好人民的勤務員,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作者為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弘揚“趕考”精神 譜寫時代新篇
杜飛進
“進京趕考”是毛澤東同志于75年前在與周恩來同志的對話中提出的,集中體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和中華民族命運的深邃思考。其中蘊含的“趕考”精神,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意識,對于已走過百余年輝煌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趕考”征程上,我們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更好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黨必須牢記“三個務必”,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形成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人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的“趕考”考題和奮斗目標。
從“人民監督”到“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經過不懈探索找到的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面對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挑戰新考驗,只有始終保持“趕考”的精神狀態,保持頭腦清醒、政治堅定,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增強歷史主動,為跳出歷史周期率注入強大的思想定力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揚“趕考”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答好“趕考”答卷的精神密碼。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中國共產黨只有繼續弘揚“趕考”精神,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才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作者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北京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
弘揚“趕考”歷史主動精神
宋月紅
歷史上黨的“進京趕考”源于解決中國問題的革命斗爭實踐,是黨的理想信念、歷史思維、實踐性、問題意識與歷史主動精神的統一。弘揚黨的“趕考”歷史主動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源泉與動力。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我們要大力弘揚“趕考”歷史主動精神,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我們要以“趕考”歷史主動精神,更深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等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全球秩序的構建與治理、為人類共同性問題的處理、為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不斷展現中國擔當、貢獻中國智慧。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弘揚“趕考”歷史主動精神,就要以堅定的信念、昂揚的斗志、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奮力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答卷,不斷譜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壯麗篇章。
(作者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打造生動課堂 凝聚奮進力量
陽國利
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趕考之路的重要目標和方向。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需要教育一代代年輕人繼承和弘揚“趕考”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動力。“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活動,推動紅色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引導學生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從課程點設置、課程研發,到課堂呈現、課后反饋等環節來看,研學課程堅持了知識和情感的傳遞,進一步增強了代入感。在注重學生體驗感的同時,以文物為依托,從講歷史過渡到講現實,從講故事延伸到講道理,更能從精神層面來打動內心,進而引發靈魂的觸動。
實現“小切口、大效果”教育目標。研學教育的效果關鍵在課件打造。為了做好紅色研學活動,我們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博士生、省內知名教育專家與研究人員共同打造了60堂思政金課,形成了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研學課程體系。每一堂課都從“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承載的價值內涵,延伸當代價值與意義,在引發青少年心靈共鳴的同時,實現資政育人“大效果”。
(作者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長)
香山時期黨的建設的獨特貢獻
韓強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進駐香山。在此期間為黨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作出了獨特貢獻。
開辟了革命走向成功的轉折關頭黨的建設的成功道路。將革命進行到底,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徹底的革命精神,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高超的領導能力。同時,我們黨以進京趕考的姿態教育全黨做到“兩個務必”,提出絕不做李自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清醒和擔當。
創造了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香山實踐。香山革命時期黨處于由局部執政轉為全國執政的關鍵時期,越是在這樣的歷史轉變時期,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往往越重要。
全黨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后,毛澤東要求全黨重讀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還在全黨開展了深入的宣傳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嚴格的紀律規定,要求全黨保持優良作風。渡江戰役后,大批軍隊和干部南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制定了嚴格的入城紀律,特別是要求南下部隊和干部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和群眾紀律等,全黨全軍模范遵守,出現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等先進群體。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二級教授)
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黃延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全局性的戰略眼光,賦予了紅色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生機活力,進一步推動了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加強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促進了紅色文化的發揚與傳播,增強了紅色文化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一是利用好紅色資源。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要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加強科學保護。要開展系統研究,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二是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最核心的內容是堅定理想信念。三是發揚好紅色傳統。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四是賡續好紅色血脈。紅色血脈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表現為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匯聚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作者為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