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7月,普陀武寧創新共同體的“創新里”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里熱火朝天。一批青年創新創業企業正在裝修,準備入駐這處全新的辦公場所。去年10月,在“創青春”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創青春’大賽”)海外人才專項賽上的部分獲獎項目入駐這里。
近年來,上海普陀區在創新發展上持續發力,不斷出臺政策、優化服務,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2023年該區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07%,在上海中心城區中位列第三;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650家,也在上海中心城區中位列第三。依托創新驅動發展,普陀由原來的房地產、商貿、物流業等產業為主,轉型升級到由智能軟件、研發智造、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為引領。2023年區級財政收入增速位列上海全市各區第一,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7月19日召開的普陀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提出,要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節點優勢,全面貫通創新鏈條,加快布局創新生態。
一場比賽,只是服務的起點
“我還從沒見過這樣支持創新的,比賽一結束,服務立馬跟上。”畢業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博士鐘豪章說。他的項目《醫鈦科技——基于模型開發的新一代超材料》在“創青春”大賽上拿到了一等獎,聚焦機械超材料于骨科植入體的應用。獲獎后,團普陀區委、普陀區科委第一時間與他對接服務事宜,“區領導與我們面對面,有困難直接講;主辦方開辦創新創業青年研修營,讓我們與上下游產業鏈對接業務;最后還在‘創新里’提供了辦公場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獲悉,鐘豪章享受的“系列服務”并非個例,眾多海歸創新人才如今選擇在普陀區落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里的政府部門辦事利索、牢靠,他們的服務口號包含“普陀”諧音——“人靠譜(普),事辦妥(陀)”。
對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視和服務,是上海普陀經濟不斷提升的一件“法寶”。普陀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點培育產業占區級稅收比重達41.04%,較上年度提高了4.08個百分點,成為區域經濟最強支撐。
“創青春”大賽海外人才專項賽對普陀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借著大賽舉辦的東風,團普陀區委啟動了“六位一體”的青年人才引育留用體系,該體系被簡稱為普陀青年人才“有譜行動”。
團普陀區委書記呂歡介紹,他們不希望青年為了比賽而比賽,“既然比賽在普陀辦,我們就想讓參賽者接觸普陀、感受普陀,繼而愿意留在普陀。比賽只是我們服務的起點。”呂歡說,“有譜行動”包括一個“靠普”人才學院青年分院,一場青年創新創業賽事,一個創新創業青年研修營,一個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即“創新里”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記者注),一套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以及一個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協會。
近年來,普陀區圍繞“中華武數”進行科創布局,中、華、武、數被認為是該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四梁”。“中”指的是“中以(上海)創新園”,與以色列多個創新中心“聯合創新研發”;“華”為“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依托清華大學圍繞空天技術、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和企業孵化;“武”是“武寧創新發展軸”,一條武寧路串起一批大院、大所以及“創新里”基地,孵化中小科技企業;“數”為“海納小鎮”,它是一個城市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在網絡安全、電子商務、智能產品等領域已集聚10多家領軍企業,打造了智能零售、智慧停車等16個標桿場景。
普陀區委在今年年初提出,2024年是普陀區“中華武數”科創布局深化的一年。今年要結合培育新質生產力,進一步聚焦創新策源,抓牢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
創新人才能得到啥服務
“創青春”大賽海外人才專項賽的參賽企業創始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占80%以上,參賽者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最年輕的僅22歲。這些企業的項目來自人工智能、超新材料、科技服務等領域,涉及開源模型、AI訓練、新材料制造等。
這些人才“含金量”高,很多求賢若渴的地區都有意留下他們。普陀留人有什么優勢?
“我參加過不少創業比賽,算是一名多次連續創業者。普陀區辦事不拖拉,不管你遇到什么問題,找到哪個部門,都不帶推脫的,總能幫你對接上管事兒的人。總體感覺就是靠譜。”朱雍斌是上海超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2010年從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畢業回國,一直在創業。2022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他原本開辦的文娛公司倒閉了,轉行開始做護膚品原材料的研發和生產。
公司產品研發和生產板塊在上海郊區,他將新拓展的自媒體和自創護膚品牌業務遷到普陀發展,“我想把更有創造力的板塊,落地在普陀,因為推出一件新產品需要更好的扶持政策”。
朱雍斌告訴記者,團普陀區委在比賽結束后的一個月內,就推薦他參加“創青春”大賽上海市級的決賽,主動對接提供優惠辦公場地,幫助解決公司注冊落地的瑣碎事宜,“做事實在、快速”。
據了解,普陀人才部門去年出臺了“1+N”人才支持新政。其中,“1”是指一個建設人才高地的實施意見,聚焦海外人才、戰略人才、人才平臺、體制機制、人才生態推出20項重點任務;“N”是首批6個配套專項政策,包括企業人才分類認定、人才計劃管理、“中華武數”科創平臺人才發展、人才服務、人才安居保障等。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對青年人才特別友好,擴大了對青年人才的覆蓋,增加了辦公用房補貼、創賽獲獎資助、科創基金跟投等,幫助人才更快落地,更好發展。
“團組織要為更多創新青年提供‘陪伴式成長’服務。”呂歡介紹,高層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創業落地,且創辦企業符合普陀產業發展導向,可給予最高100萬元創業資助、100萬元辦公用房補貼、100萬元購房補貼、5名核心團隊成員租房補貼等政策支持。這些政策,既可以通過人社條線直接申請,也可以通過團組織推薦申請。
除了像朱雍斌這樣直接提要求注冊落戶的,團普陀區委還通過“靠普”人才學院青年分院來讓那些“來過一次普陀”的年輕人,多看看、多了解普陀。這個學院,成了區級青年人才“蓄水池”。
學院通過舉辦創新創業青年研修營,幫助海歸創業者探索創業方向、尋找創新機會,并對接政府、企業、金融等多方資源,提高創業者創業實戰能力。
普陀到底有啥不一樣
32歲的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創始人秦楚漢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到加拿大留學,大學畢業后就留在加拿大創業。他在加拿大做的就是垂直農業,利用自有的AI算法種植技術和自研軟硬件優勢,他的成本能比同行低40%以上。
2022年,他決定回國創業。“上海的蔬果自給率很低,只有40%左右,剩下的要從外省市運進來,物流成本高、損耗大,品質也不能保證,且受外部環境影響,容易供不應求。”秦楚漢說,國內市場遠比加拿大大,加拿大總人口約4000萬,國內僅上海就有2500萬人口。
他創業最大的困難在于“對國內不夠了解”,不擅長對接資源。通過“創青春”大賽與普陀團組織對接上以后,他慢慢摸到了門道。他所做的垂直農業簡單來說,就是把植物放在一個封閉空間里,通過人工智能自動給植物創造最好的氣候,并一層一層疊加立體種植。但剛開始,他連放研發集裝箱的地方都找不到。
了解到這一困難后,普陀團組織的小伙伴們幫助其對接合適場地建設垂直農場。一個箱子大約占地20-30平方米,年產蔬菜約10噸,毛利能達到50%左右。
這兩天,秦楚漢一邊在新辦公室“創新里”建設自己的研發基地,一邊與普陀的商場、居民社區對接,“如果能合理化使用空間,在商場建設垂直農場,我的蔬菜就可以直接賣進樓上的超市、飯店,在小區里可以直接賣給居民,又降低了運輸成本”。
秦楚漢如今已把公司注冊在普陀區,而此前,他的理想種植地是上海多個郊區,“其實還是市區好,能節省80%的運輸成本”。據悉,墨泉生物現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產出,自有產品包括藍莓、青菜、豆苗等,甚至還有中藥,比如半夏、白術等。
醫鈦科技創始人鐘豪章則把自己公司的產品定向開發和銷售板塊放在了普陀,“母公司做一些植入體的設計服務,新成立的公司要自己做產品,未來要自己生產和銷售”。
目前,鐘豪章正申報普陀區科委支持創新創業項目資金。他覺得,普陀“很實在”,不僅真金白銀扶持創新項目,還為企業提供有吸引力的辦公空間,“我聯系團區委提出困難,哪怕不是歸他們管的事兒,他們也一定會去協調,給你對接一個相關部門的聯系人,給你答復,辦事不推脫”。
普陀區委副書記周艷表示,普陀區將做好“聯”字文章,聯動各部門協同創新,團結凝聚更多優秀青年來到普陀、融入普陀、奉獻普陀,實現青年成才與普陀發展的“雙向奔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