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粟裕詩詞中的軍民情深

張大偉

2024年03月15日08:22    來源:學習時報

粟裕將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被譽為“常勝將軍”。但他始終謙虛地以“滄海一粟”自況,以“普通一兵”自律,發之于詩詞,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對廣大人民的拳拳深情。

“地覆天翻今非昔”

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會同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南昌起義,時任前敵委員會警衛班班長。隨后,他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跟著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時任連長、黨代表。粟裕非常珍惜自己這段人生經歷,在晚年重訪舊日戰場時依然心潮澎湃:“南昌風雷震大地,潮州七月紅南粵。碧血灑韓江,激流匯井岡。重來已過半世紀,地覆天翻今非昔。竹竿山頭望,無限好風光。”詩中的“七月”實為農歷,人民軍隊兩萬余人在“風雷震大地”的南昌起義之后于8月3日向廣東方向轉移,一路上不斷遭到反動武裝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于9月23日到達廣東潮州。經過“碧血灑韓江”的頑強抗爭,隊伍最后僅剩下不到800人。但是起義領導者朱德、陳毅等毫不氣餒,于翌年4月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激流匯井岡”,武裝斗爭掀開新的一頁。1982年,粟裕為紀念建軍55周年在《解放軍報》發表了《偉大的轉變——讀朱德同志〈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有感〉》。他指出,從北伐失敗到土地革命,是我黨領導中國革命的第一次偉大轉變。而從南昌起義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到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是這個轉變的重要標志。轉變的激烈斗爭,產生鍛煉了人民軍隊,這正是語中“地覆天翻今非昔”的巨變。

“敵后軍民齊奮戰”

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和國民黨舊軍隊最大的不同是堅定地與人民站在一起,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粟裕在戎馬生涯里始終堅持人民軍隊思想,用兵如神、屢立戰功,抗日戰爭初期的韋崗、官陡門伏擊戰就是其中的兩個生動戰例。韋崗是位于江蘇鎮江至句容之間一個小鎮。1938年6月,時任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員的粟裕指揮軍隊在韋崗伏擊日軍運輸車輛,斃傷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0余名,擊毀汽車4輛和大量軍需物資。這是新四軍挺進江南的首戰,勝利極大振奮了淪陷區群眾。他為此題詩:“新編新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

1939年1月,粟裕指揮軍隊長途奔襲安徽蕪湖附近的官陡門據點,僅20分鐘就全殲守敵300余名,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他在《為官陡門戰斗勝利題詩》中生動描述了當時的戰況:“新四軍,膽氣豪,不畏艱險與疲勞。七十里之遙,雪夜奔襲蕪湖郊,偽軍無處逃。傷斃滿溝,活捉四十余,步槍四五十條,機槍三挺,駁殼十余條……廣大人民興高,同聲咒罵漢奸罪不可饒!”軍民團結一心,是新四軍不斷出奇制勝的法寶,粟裕直到晚年仍然念念不忘。1978年,他到皖南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參觀時,追憶“八省健兒群英會,抗日旌旗向東揮”的激情歲月,描繪了“敵后軍民齊奮戰,日寇棄甲又丟盔”的動人場景,他的這些詩堪稱“詩史”。

“魚水相依情意牢”

在極其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群眾傾其所有、全力以赴支援人民子弟兵打勝仗,對于這份魚水深情粟裕始終銘記在心。新四軍軍部在江蘇鹽城重建后,擔任第一師師長的粟裕指揮軍隊創建并堅持了蘇中、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在平原水網地帶不斷粉碎敵人的“掃蕩”,開辟海上后方基地和海上交通線。1945年2月,粟裕任蘇浙軍區司令員,領導江南人民展開聲勢浩大的抗日反攻。抗戰勝利后,粟裕先后指揮蘇中七戰七捷、山東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經典戰例。特別是淮海戰役,毛澤東曾高度評價粟裕“立了第一功”。粟裕對此始終保持極其謙遜的胸懷。在晚年,為記敘原華東某軍英勇戰斗的《江海風云》一書題詞中,粟裕深情緬懷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英雄業績烈士血,可歌可泣壯詩篇”。諄諄告誡決不能忘記艱苦創業的崢嶸歲月,“吾輩不能忘過去,創業艱辛憶先賢”。在為《浙江民兵斗爭史》一書題詞中,他回顧戰爭年代魚水相依、牢不可破的軍民情意,“民兵并肩齊奮戰,魚水相依情意牢”,勉勵新時期人民軍隊要繼承革命傳統,拜人民為師再創新功,“憶念當年堪回首,喜看群英涌江潮”。應當說,感恩人民是粟裕詩詞的靈魂。

“樂將宏愿付青山”

人民軍隊為人民打江山,革命軍人永遠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這是粟裕一生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后,粟裕先后擔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大將軍銜。由于在戰爭中多次身負重傷,粟裕晚年長期遭受病痛折磨。他以驚人的毅力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為把我軍建成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貢獻。1964年,他寫下《老兵樂》一詩明志。在詩中,他以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回顧“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的軍旅生涯,表達了“對鏡不須嘆白發,白發猶能再揮鞭”的從軍豪情。晚年的粟裕心系國家,隨時準備以一個老兵的身份再上戰場。1979年,年逾古稀的粟裕寫下了《抒懷》一詩。在這首七律的最后四句,他寫道:“松蒼敢向云爭立,草勁何懼疾風寒。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愿付青山。”在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中,粟裕多次命懸一線。他總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牽掛人民,把人民利益看得重如青山。

1984年1月25日,中顧委舉行春節茶話會。生命垂危的粟裕無法出席,大會宣讀了他的書面發言。這篇發言的最后寫道:“我們這些老同志,常被人稱為‘有影響的人士’……讓我們珍惜這種影響,在有生之年,為黨為人民發出最后的光和熱吧。”《人民日報》隨后全文刊載,然而這竟成為粟裕的絕筆。2月5日,他溘然長逝。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時指出:“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粟裕的詩詞,生動闡釋了這一講話精神的真諦。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