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奏響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壯麗交響

本報記者  朱競若  賀  勇  王昊男

2022年07月14日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底圖:北京城市風光。
  肖 揚攝(影像中國)
  數據來源: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 北京市統計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些年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新征程取得新成就,新時代實現新跨越。本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總欄目下開設“非凡十年”子欄目,通過分地區分領域分行業的采訪報道,全方位多層次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非凡成就和寶貴經驗。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就巡禮報道,著重展示十年來各地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立足自身實際,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取得的具有鮮明特色和全局影響的跨越式發展成就,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編 者 

太行山、燕山蒼翠拱衛,永定河、大運河碧水奔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十年間,習近平總書記10次考察北京,18次對北京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十年間,北京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從四個方面實現深刻轉型。

從北京發展轉向首都發展,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扎實推進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球矚目的雙奧之城、天藍水清森林環抱的綠色之城、創新指數躍居全球前列的創新之城、數字經濟特征明顯的活力之城。

堅守城市定位

從北京發展轉向首都發展

天高云淡,碧空萬里,登上景山這一北京中軸線的高點,十年巨變,盡收眼前。

縱貫南北,中軸線挺起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橫貫東西,十里長街展現國際大都市的時代風貌。“一核兩翼”,今日的首都北京,已告別“攤大餅”的發展模式,猶如大鵬展翅,在更廣闊的空間鋪開全新城市框架。在首都核心區,老城保護成為重中之重,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精心呵護。在兩翼騰飛區,新城建設一日千里:東面是北京新一翼——全新崛起的城市副中心;南面是拔節生長的北京又一翼——雄安新區。

據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首都發展始于黨的十八大,是城市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委提出首都發展目的是牢牢守住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更好履行首都職責和使命。

圍繞“都”的功能,推進“城”的發展;以“城”的建設提升,進一步服務好“都”的功能。北京把處理好“都”與“城”、“舍”與“得”、“一核”與“兩翼”的辯證關系,作為推進首都發展的重要抓手、關鍵環節。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北京積極轉變思路。西直門外,曾經人流涌動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逐漸淡出城市記憶:過去的天和白馬服裝商城變身北礦金融科技大廈,世紀天樂國際服裝市場變身北京金融科技中心……這片區域正轉型為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示范區,與金融街和中關村聯動發展。大紅門地區曾是北方體量最大的服裝紡織品集散地,如今也已經完成疏解,目前正在建設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首都商務新區。

北京持續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推動一批一般制造業企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人口和城鄉建設用地連續4年、建筑規模連續3年減量,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9.3%下降到2020年的50.2%。減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首都城市發展方式實現深刻轉型。

減量發展更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開更大空間。科技、商務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面向前沿,搶抓機遇,北京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陣地,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布局和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數據顯示,北京獨角獸企業達102家,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四成。

三地攜手共贏

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協同發展

一體化交通網絡“跑起來”、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起來”、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產業對接協作“串起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8年多來,三地的協同發展不斷向深度融合、向廣度擴展。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由此,北京邁入了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階段。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北京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天津、河北的協同聯動,推動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重點領域任務取得新進展,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取得積極成效。

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突破,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北京邁入民用航空“雙樞紐”時代。“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京張高鐵、京雄城際鐵路、京哈高鐵等建成通車,環京津地區高等級公路基本實現全覆蓋,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大氣治理取得歷史性突破,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年空氣優良天數均超過260天。產業對接步入快車道,京津冀三地以搭建產業合作平臺為抓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對接活動,“4+N”產業合作不斷增強。

經典的圍院布局,建筑組群高低錯落……這是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援建的史家胡同小學雄安校區。6月22日,該項目實現竣工交付,這是繼2021年12月30日北海幼兒園雄安園區項目之后,第二個竣工交付的項目。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開局起步,“三校一院”項目開始陸續交付,超千家在京企業機構在雄安注冊,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高科技項目也在加快落地。

辦冬奧帶來新機遇。以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冰雪經濟迎來新機遇。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北京到張家口的車程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50分鐘,張家口正式融入首都“1小時交通圈”。通勤圈、功能圈和產業圈,現代化首都都市圈“三個圈層”正在形成。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近年來按照職住協同、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圈層結構,加快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動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構架。2021年,北京企業對“通勤圈”投資次數是2015年的2.4倍,“通勤圈”作為北京產業發展腹地作用顯現。2021年北京企業對“功能圈”“產業圈”投資次數分別是2015年的2.2倍、2.1倍。2021年,現代化首都都市圈三個圈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萬億元,占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四成。預計到2025年,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基本形成。

下足繡花功夫

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

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變,讓京華大地涌起萬千氣象。十年間,首都北京以繡花功夫推動大城善治,城市面貌提檔升級,城市運轉提質增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增顏值,有里有面。PM2.5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4.6%,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藍天回歸,綠樹環繞,水體還清,十年間北京的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內外兼修,一條條不起眼的背街小巷,成為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的縮影。拆違建、治違停,改善生活品質,3958條背街小巷在煥然一新的同時留住了鄉愁;全市1.63萬多名街巷長、3.98萬多名小巷管家,讓胡同里的大事小情有人管。調查顯示,北京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總體滿意度達95.6%。

辦實事,增活賦能。交通是城市的血脈,十年間,北京軌道交通總里程增加到783.1公里,居世界第二;2019年客運量達到39.6億人次,居世界第一。瞄準精細化治理,北京狠抓兩件“關鍵小事”,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黨建引領物業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擁有80余萬常住人口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開展兩輪行動計劃,圍繞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累計實施170余個項目,補基礎設施短板,強公共服務質量,昔日“睡城”煥發新生機。

解民憂,形成機制。新時代首都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讓人民生活幸福。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北京創新開展“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并向主動治理深化,興起了一場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落實《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工作體系,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數據顯示,近3年,北京全市共受理5199萬件民意訴求,交出了訴求響應率100%、解決率93%、滿意率94%的優異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09 版)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