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
分享

西藏高標準建成604個邊境小康示范村——

因地興業 富民興邊(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

本報記者  顏  珂  鮮  敢

2021年08月16日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翻過海拔約4500米的波拉山口,便是之字形的下山路。海拔急劇下降,林木愈發繁茂,空氣也溫潤了起來。臨近山谷處,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四面青山掩映,別具風情。

這里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以下簡稱麻麻鄉),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祖國西南邊陲。全鄉只轄一村,不過305人,然而近年來發展喜人:一批批“新麻麻人”相繼安家落戶,生活設施不斷擴容提質,每到節假日農家樂一房難求……“人口多了,規模大了,面貌越來越靚,活力越來越足。”細數變化,鄉黨委書記褚壽龍有說不完的話。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里,多數地方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在黨中央的關懷下,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來,邊境縣、鄉、村充分享受到國家更加優惠的政策,水、電、路、居等人民生活急需的基礎設施加大了建設力度。截至2020年底,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今日西藏,高標準建成的604個邊境小康示范村,如珍珠般閃耀在祖國邊境線上。

人氣越來越旺

走進麻麻鄉勒布邊境派出所,見到正在辦理戶籍登記的達瓦次仁。此前,達瓦次仁一家4口搬遷至此,開啟了新生活。

達瓦次仁原住錯那縣曲卓木鄉,山高路遠,3畝地只夠全家口糧,外出打工也得翻山越嶺。搬至麻麻鄉,住上嶄新框架房,配套齊全,水電不愁。

麻麻鄉海拔約2800米,山水宜人,旅游資源獨特。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達瓦次仁發展起了農家樂,有了穩定的收入。

“環境好,海拔低,生活舒適有奔頭,為什么不來?”聊起新生活,達瓦次仁咧嘴笑。

“僅這兩年,就有40戶140位‘新麻麻人’安家落戶,人氣越來越旺了。”勒布邊境派出所所長土丹旦增,見證著這個邊陲鄉村的新變化。

變化遠不止一個麻麻鄉。

錯那縣浪坡鄉肖村,是個抵邊搬遷的新村。3年前,41戶牧民率先進駐。

村民次旦卓嘎,老家在錯那縣養堆村。搬來肖村,海拔反而高了200多米。

為啥愿意往上搬?“能住上新家,放牧更方便。”次旦卓嘎說,原先冬季放牧得走上20多公里,如今冬季草場就在新家邊上,抬腿就到。

眼下,肖村還在“生長”。建筑工地機器轟鳴,一棟棟嶄新的藏式風情民居正拔地而起。

整村遷移、插花式搬遷……西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尊重農牧民意愿,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等,積極推進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

宜居宜業更安心

新來搬遷戶,能否留得住?

察隅縣上察隅鎮鞏固村,是個即將建成的新村,不僅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室一應俱全,就連牲畜欄圈建設都規劃在了前頭。察隅縣住建局副局長范艷坤說:“把服務想細些,才能讓大家住得安心。”

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村醫療站插上了互聯網“翅膀”,村民在家門口便能享受遠程超聲、遠程心電、遠程會診等多項醫療服務。村黨支部書記達娃說:“后顧之憂少了,在這里也更宜居宜業了。”

近年來,西藏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與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同規劃、同實施,突出“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等十項提升工程,在設施興邊、服務興邊上下功夫。

走進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以下簡稱勒鄉)茶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邊巴次仁正忙著編織曬茶用的竹席:“今年新茶供不應求,我們正打算新添機器,擴大產能。”

勒鄉種茶有傳統。多年前,外來的茶苗和技術在這里落地生根,鄉里順勢成立茶葉合作社。茶山海拔2400米,高山茶這幾年越賣越火。去年,僅茶葉一項,勒鄉農牧民人均增收1.1萬元。

勒鄉的優勢還有山水。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懸崖峭壁林立,山間植被茂密,巖間瀑布飛流。勒鄉勒村村民古如,早年種茶,如今則當起了民宿老板,吃起了“旅游飯”。

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十三五”時期,西藏共實施206個邊境地區產業項目,依托邊境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札達縣底雅鄉的蘋果、察隅縣下察隅鎮的獼猴桃、亞東縣下亞東鄉的鮭魚……如今,越來越多的特產走出深山,讓那里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黨旗在雪域邊陲高高飄揚

再次見到古桑旦增,他已是隆子縣政協主席,可聊起守邊固邊,老人仍有說不完的話。

他曾是雪域邊陲的守護者,長期扎根洛扎縣拉郊鄉。這里平均海拔4500米,大半年時間大雪封山。古桑旦增帶著家人抵邊放牧,踏著嚴冬雪海,頂著刺骨寒風,一守便是32年。當年守邊之地,如今建起了邊境新村,鮮艷的黨旗在民居上空飄揚。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條件再艱苦,黨員也得沖在前!”古桑旦增字字鏗鏘。

在邊境走訪,難以忘懷的,是那一抹抹鮮艷的“黨旗紅”。

“黨旗紅”里有責任——

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兩位黨政正職干部均履新不久。1986年出生的蔣昆侖,由縣委辦主任調任;鄉長扎西江村,是全國人大代表,也只有32歲。兩人思考最多的,是肩上強邊固邊的責任,“邊境上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

“黨旗紅”里有干勁——

褚壽龍眼下最操心的還是發展。雖說麻麻鄉基礎設施大大改善,旅游業初具規模,可旅游業季節性明顯、旅游產品欠豐富的瓶頸仍需進一步突破。“興邊富民,靠組織,靠發展,靠大家齊心干!”

“黨旗紅”里有精神——

隆子縣玉麥鄉,桑杰曲巴故居紀念館今年開放展覽。一批批游客慕名而來,感受當年“三人鄉”守邊的堅定信念和家國情懷。幾十年來,桑杰曲巴和他的女兒卓嘎、央宗在玉麥接力堅守,譜寫了愛國守邊的動人故事。如今,“學玉麥、講奉獻、守邊疆”的號角早已響徹邊境一線。

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選擇在玉麥扎根,“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我愿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繼續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3日 01 版)

(責編:陳羽、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