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常欽 馬原 朱佩嫻
2021年05月27日13: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大別山區的信陽市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縣考察時強調,我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歷史輝映現實,實干篤定前行。中原大地上,紅火的富民產業、百姓的歡聲笑語匯成幸福圖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啟航新征程注入了不竭動力。
牢記囑托加油干,昔日風沙窩變成“金銀鋪”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考察。總書記牽著張景枝老人的手來到她家,看廚房,察臥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談,問家里一年產多少糧食?種的蔬菜夠不夠吃?農業補貼和低保、醫保等政策是否享受到?對新農村建設有哪些要求?
張景枝老人的孫子閆春光說,“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咱不能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在政策支持下,閆春光的蛋雞養殖場規模穩步擴大,養殖規模從2014年的1000只,發展到如今的1萬多只;利用扶貧資金,他辦起了春光油坊,“油坊生意紅火,加上蛋雞養殖收入,俺家早就脫了貧,還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如今,張莊村蛋雞、蜜瓜、褐蘑菇等特色種養業漸成規模,鄉村旅游讓香油、西瓜醬等成為“香餑餑”,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100元,村集體收入增長到79萬元。
蘭考縣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于2017年2月27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全國第一批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昔日風沙窩變成“金銀鋪”。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考察調研。總書記沿著村間小路,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詢問手工藝品銷路、民宿入住率、小賣部經營等狀況。在“老家寒舍”民宿店,總書記仔細察看服務設施,同店主韓光瑩一家圍坐在一起交談。
田鋪大塆坐落于大別山深處,是我國第三批傳統村落。1947年,劉鄧大軍在這里設立了臨時指揮所,后山上保留著當年戰斗的遺址。
韓光瑩返鄉創業辦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還牽頭成立民宿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總書記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提起當日場景,韓光瑩記憶猶新。
如今的“老家寒舍”民宿店生意紅火,韓光瑩忙進忙出,鼻尖上都是汗,“房間早就訂滿了,這段時間客人一直沒斷過!”
“總書記的話講到了咱心坎上,這一年多來,俺們鉚足了勁、加油干!”田鋪鄉黨委書記李文林說,全鄉發展農家樂30家、民宿30家、創客小店20多家,去年旅游綜合收入8905萬元。
在田鋪大塆,鄉村繡娘“繡”出好日子,豫南刺繡的手工鞋墊,100元一雙供不應求;豆腐乳、菊花茶等農家特產廣受游客歡迎,韓光瑩又張羅起一家特產店,“一天能賣1000多塊錢”。
傳承紅色基因,精神財富變成前行力量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走進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副館長董亞娜介紹:“這里陳列著焦書記的遺物約90件,展出畫面、照片300余幅。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年初就迎來了學習參觀高峰期,每天要接待五六千人。”
正對焦裕祿干部學院大門,泡桐成蔭,1963年焦裕祿親手種下的“小麻稈”如今根深葉茂,被當地百姓稱為“焦桐”。“焦桐又粗又壯,三個人都摟不過來了。”年近八旬的魏善民老人數十年風雨無阻,每天來到樹下掃落葉、澆水。
“以前這里是大風口,沙丘很多,焦書記帶著群眾一起親手在這里種下了泡桐樹。”魏善民說。1962年,焦裕祿來到蘭考,當時正值風沙、內澇、鹽堿等“三害”肆虐,焦裕祿從走訪群眾中得知“泡桐能擋風、固沙,木材用處大”,并經過研究決定發展以泡桐為主要樹種的生態防護林防風固沙。目前,蘭考縣泡桐種植面積近10萬畝,形成了一條帶動4萬多人就業的泡桐產業鏈。
“焦桐是焦裕祿精神的象征,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創造新作為。”蘭考縣委書記李明俊說,全縣通過“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群眾干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去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5862元,比2017年增長10441元。如今蘭考遍開產業發展之花,現代家居、節能環保、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持續做強,蜜瓜、紅薯等特色扶貧產業不斷壯大。
映山紅盛開的季節,大別山里紅得像火。站在新縣縣城遠眺英雄山,“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巍然屹立。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講解員李子程講述起那段崢嶸歲月,革命斗爭中,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就有5.5萬名優秀兒女犧牲,留下了365處革命歷史遺址和紀念地。“繼續講好紅色故事,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去年5月29日,英雄山黨支部揭牌成立,部分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積極弘揚紅色文化。“只要能講得動,我會一直講下去。”80歲的張愛華是年齡最大的一位。近一年來,英雄山黨支部累計宣講革命故事600多場,受眾2萬余人次。
如今,新縣擦亮紅色旅游品牌,紅色文化“魅力”正轉化為鄉村發展“活力”。在那些紅色遺跡遺存豐富的鄉村,山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去年全縣接待游客92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9.3億元。
不忘初心務實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
老人娛樂、鍛煉能掙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兒童學習游戲,建立有專門的成長檔案;家庭婦女擔任孝心護理員,找到了穩定增收的就業崗位……在新縣箭廠河鄉戴畈村,有個養老托幼的幸福港灣——“三留守”服務中心。
“大媽您慢點,上下抬腿……”在服務中心失能康復訓練室,76歲的馬淑蘭老人在孝心護理員方明菊的指導下,正在踏步訓練器上鍛煉。“練了一年多了,腿腳越練越有勁。”馬淑蘭老人舉起右手,豎起了大拇指。
“用情用力辦好養老等民生實事,要始終把老區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信陽市民政局局長周強說。
如今的戴畈村,依托“三留守”服務中心,為重點老人提供助餐、助行、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高齡和失能老人實現“小事不出門、難事有人幫、小病不出村”,老人們生活妥帖了,在外務工的子女們更安心,大大提升了鄉親們的幸福指數。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考察。總書記指出,作為一種積極探索,硬件好固然好,但關鍵是服務要到位,根本要像焦裕祿一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
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現已更名為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如今,來到這里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井然有序。“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這句話印在為辦事群眾提供的一次性紙杯上,這也是服務中心的工作理念。
如今在服務中心,可一站式辦理2256項審批服務事項,群眾“最多跑一次”辦結事項達到93.5%。“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始終牢記在心,落在行動上。縣里正發力打通線上線下雙通道,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蘭考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孟凡征說。蘭考縣經過擴容升級,將事關民生的咨詢、求助、投訴、建議等來電都納入統一的“12345”熱線。
“為了群眾的笑臉,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李明俊說,目前蘭考縣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工作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接下來還將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7日 02 版)
相關專題 |
·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