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10:4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 王甲鑄)山西省孝義市是我國煤炭資源重鎮,在這座被稱為“煤都之鄉”的城市里,有這樣一位“煤二代”,他的工作是為現代化煤礦大型采掘設備“治病”,經他安裝調試的設備被譽為“免檢產品”,大家親切的叫他機電“神醫”。
王斌俊,是汾西礦業集團高陽煤礦的一名機電師。從業25年,從一名技校生成長為技能大師、國家級工匠,他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新研發了40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20年,42歲的王斌俊成為全國勞動模范。
不服輸 由“工”磨礪成“匠”
1978年,王斌俊出生在山西孝義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1995年,從汾西礦業技工學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高陽煤礦,成為一名機電絞車工。
參加工作5個月后,作為高陽礦首位70后技校生,王斌俊被選中跟著師傅們一起下井,參與井下機電設備升級。看著改造過的設備通電后正常運轉,這次經歷讓王斌俊覺得,只有多學技術才有出路。
從那時起,王斌俊每月都是全勤,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學習上。學歷不行,他就自學。技術不行,他就手工繪制電氣原理圖,不懂的符號書里查,不明白的電路到現場每根接線端子逐個對照。
2004年,高陽煤礦公開招聘井下機電技術員。對礦區工作的人來說,在井下工作的人都想調到地面工作,而王斌俊卻主動從井上調到井下,他在采煤、掘進、機電等井下一線輪番干,認真鉆研機電設備的檢修、維修和安裝。
2009年,山西迎來了煤炭資源整合。當年,作為井下技術骨干的王斌俊,承擔了高陽煤礦201主皮帶電控部分改造任務。停產7天,他沒有回過家,每臺設備上的每一根連線都親自把關,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設備提前試運轉成功。
同樣身為礦工子弟的王斌俊愛人說,他對待井下設備,比見了老婆孩子還親。的確,想要成長為技藝大師并不容易,有準備的人才能接得住機會。
2009年,王斌俊代表汾西礦業參加第三屆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賽,他從全國上百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七名;2011年,獲得山西首屆煤炭行業職工技能大賽專業第一名;2013年評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技師,同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
就這樣,對待機器像對家人一樣好的王斌俊,也收獲了來自機器設備給予他的“獎勵”,讓他在機電設備專業上有了十足底氣。
高精尖 “攻深創新”建奇功
工作中,王斌俊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頭,苦活累活搶著干,研究設備原理、查找線路、分析可疑故障點。只要井下設備出現故障,不管是節假日還是深更半夜,只要打電話,他都會趕過來。
2015年8月,下班正在家中的王斌俊接到井下傳來消息,一臺采煤機不工作了,耽誤兩個班的生產,按照規定,機電設備損壞影響礦井停產4小時以下就屬于輕微事故。而知消息后,王斌俊二話不說馬上趕往現場,一番“鼓搗”后,機器很快恢復了運轉。
“大夫是給人看病,我是給機器看病,人不舒服能說出來,機器“病”了,只能用經驗和技術去感受。”王斌俊說,為了大幅度降低井下機電設備故障率,提高開機率,他和團隊成員每月都要對20多臺大型采掘設備進行2次的預防性檢修。
從事井下機電設備工作是個辛苦活,同事眼中的王斌俊總是忙忙碌碌,有時候一天下井三次、連續10多個小時在井下處理故障是常有的事。也正是在井下工作16年積累的豐富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技能,令王斌俊成為高陽礦機電技術方面的佼佼者,經他安裝調試的設備,被譽為“免檢產品”。
采訪中,王斌俊提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安全”,煤礦特殊的生產環境使得技術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多年來,由他組織或參與涉及的綜采、掘進、運輸等多領域技術改造,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1730萬余元,減少經濟損失1000萬余元。
傳幫帶 “工匠精神”薪火相傳
雖然只有42歲,但這位年輕的“老師傅”已經培養了30多位優秀的技能師和青年后備人才。他的工作室門口掛著多塊牌子——王斌俊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高陽煤礦機電技術中心、高陽煤礦電氣實操培訓基地等。
現在,王斌俊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花在“傳幫帶”上。在他看來,培養更多高水準技術人才能夠按規操作減少設備故障率,讓井下安全且問題不再出現才是關鍵。
目前,王斌俊工作室已開展近10次為期3或6個月的電工脫產培訓,來自礦區各機電一線的普通工人,通過工作室培訓與考核后,回到隊組均成為隊組機電維修的骨干力量。
王斌俊工作的25年,也是煤炭行業發展巨變的25年。如今,隨著智慧礦區的建設實施,王斌俊和他的團隊正在投入新的“戰場”。
山西汾西礦業集團高陽煤礦工會主席楊蕾說,這些年來,王斌俊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由王斌俊主持并參與的創新成果和小改造,為企業創造和實現了很多經濟價值。在王斌俊的影響和帶動下,更多的青年力量參與到技術攻關中來,形成了人人學技術、個個肯鉆研的良好氛圍,也讓王斌俊成為新時代礦工的楷模。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