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9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建議》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建議》的精髓和主線,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牢固樹立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一、堅持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有蓬勃活力。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但經濟規模大而不強、經濟增長快而不優,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沒有創新發展,我們就難以擺脫過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難以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化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十三五”時期,要切實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一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要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二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基礎設施、網絡經濟、藍色經濟等領域創新發展,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拓展發展新空間,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三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建設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中國制造2025》,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全面發展現代服務業。四要深化科技等相關領域改革,強化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造就一批又一批領軍人物和創新人才。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五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并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創新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進一步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的政策體系,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更加注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
二、堅持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協調性才能使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這些既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將制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十三五”時期,要緊扣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切實把調整比例、補齊短板、優化結構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一要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爭取獲得早期收獲。加快構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二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著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要堅持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相互協調,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信息化牽引產業結構升級,通過信息技術和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以農業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夯實工業化、城鎮化基礎。四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五要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基礎設施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
三、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十三五”時期,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一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線格局。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二要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對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實施全民節能行動,促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循環經濟發展。三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堅持城鄉環境治理并重,工業污染源必須全面達標排放,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千方百計確保食品安全,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四要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對重要生態區、脆弱區,要合理退出人口和產業,降低經濟活動強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系統整治江河流域,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五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系,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嚴格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和政績考核制度,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
四、堅持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建立了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體系。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明顯加深。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充分考慮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把我國開放型經濟提升到新水平。
“十三五”時期,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一要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堅持進出口平衡,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發展服務貿易,建設貿易強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二要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贏并同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三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要秉持親誠惠容,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四要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兩岸農業、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交流合作。五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落實減排承諾。主動參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共同繁榮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
五、堅持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較大、社會矛盾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少“短板”要補。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十三五”時期,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一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起點公平和機會公平。增加財政轉移支付,重點向中西部、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眾生活底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二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要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三要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實行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建議》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制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以及各地區“十三五”規劃,必須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著力轉方式、補短板、防風險,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把黨中央《建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共同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9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