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代市長王安順向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本屆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首都工作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首都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清晰勾畫了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
人均GDP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8萬億元,五年平均增長9.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提高到13797美元,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462.8億元,年均增長14.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7702.8億元,是2007年的2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314.9億元,年均增長17.3%。
服務業比重提高至76.4%
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比重分別比2007年提高了5.6個和2.1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由73.5%提高到76.4%,高技術制造業較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體系初步建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總收入2.4萬億元,是2007年的2.7倍,全社會研發強度超過5.8%,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國的38.2%,六大功能區占全市經濟比重超過40%。
首鋼搬遷改造順利完成
突出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完成首鋼石景山涉鋼產業搬遷改造,累計關閉446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告別了近千年的小煤窯采礦史。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累計下降25%以上和32%,節能減排走在全國前列,綜合發展指數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政府投資郊區連續八年超城區
市政府投資投向郊區比重連續八年超過50%,高速公路通達各個區縣,郊區新城全部集中供暖,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公交;累計投資280億元,完成新農村建設“5+3”工程,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城南行動三年計劃、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城市化改造成效顯著,通州等重點新城建設提速,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步伐加快,生態涵養發展區活力增強。
名詞解釋
50個重點村
2010年初,市委市政府啟動了城鄉結合部地區50個重點村的城市化改造工程。這50個村分布在9個區33個鄉鎮街道,38個在規劃中心城區,12個在規劃新城地區。村域總面積約85.3平方公里,涉及戶籍人口21.4萬人,流動人口超過100萬。城市化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舊村拆遷、農民轉居就業、產業調整升級、回建綠地和市政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任務。經過兩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舊村拆遷任務。目前,50個村的回遷安置房建設、整建制農轉居、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拆建還綠等后續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其中15個村已竣工入住,5個村部分竣工,27個村共65888人完成了整建制農轉居,37個村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共完成拆建還綠面積7231畝。
軌道交通總里程達442公里
五年累計投資近1900億元,建成軌道交通300公里,通車總里程達到442公里,全面實施建、管、限綜合治堵措施,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210萬輛的情況下,市區交通運行保持基本平穩。
15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完成綜合整治
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結構調整,加強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累計提供各類保障房80萬套。
政策解讀
整治如何開展?
市委市政府計劃用4年左右的時間,集中對全市585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這項工作啟動以來,市政府成立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指揮部,建立了市級聯系會制度,各區縣也專門成立工作領導機構。按照市區財政各分擔50%的原則,市區(縣)兩級財政共同籌集整治資金。市政府與各區縣簽訂了工作責任書,實施目標責任制管理。截至2012年底,本市已全面完成2012年15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任務,市區(縣)兩級財政部門共撥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資金歸集賬戶項目資金73.4億元,其中市級財政46.5億元,區縣財政26.9億元(其中抗震節能綜合改造3.7億元,節能及供熱計量改造18.5億元,小區環境綜合整治資金4.7億元)。
首都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北京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
●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明顯,優化城市空間和產業布局、調整經濟結構、調控人口規模、治理交通擁堵、改善空氣質量任重道遠。
●統籌做好新階段特大型城市規劃、建設、運行、服務、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動力仍顯不足,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還需下更大功夫。
●創新社會管理、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不夠,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首都工作的“六個堅持”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必須堅持四個服務 ●必須堅持民生優先 ●必須堅持統籌協調 ●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3成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29.3%,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比重由10%提高到50%,污水處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別達到83%和61%。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綠化,建成開放一批森林公園和郊野公園,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工程階段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6%。
社保待遇標準五年提高六次
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17.6萬人,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以內。社保相關待遇標準五年提高六次,各項標準均提高50%以上。“大民政”建設全力推進,居家養老助殘政策和老年人優待辦法實施,推動社會福利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實現每個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實現了養老保障制度城鄉一體化和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全覆蓋。
名詞解釋
大民政
相對于傳統的民政工作而言,大民政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人為本,關注和服務的對象擴大到低收入者、邊緣人群和流動人口;兼顧過去的發展基礎,也著眼今天的現實和未來的發展戰略;既講制度創新,也講服務創新,更講價值重塑。
選聘7067名大學生進社區
制定實施全面推進社會建設的意見和規劃,率先形成社會建設四級工作網絡。開展社會組織直接登記試點,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機制,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加強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隊伍建設,選聘7067名大學生到社區工作。
名詞解釋
“樞紐型”社會組織
由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的,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的社會組織進行聯系、服務和管理的聯合型組織。根據市委市政府授權,“樞紐型”社會組織在政治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業務上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上發揮“骨干”作用。
成立六大文化聯盟
完成文藝院團轉企改制任務,成立六大文化聯盟,建立了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村村有書屋”、廣播電視“戶戶通”。
名詞解釋
六大文化聯盟
2011年年底以來,北京成立了首都劇院聯盟、首都博物館聯盟、首都出版發行聯盟、首都影院聯盟、首都影視產業聯盟、首都圖書館聯盟六大文化聯盟。通過文化聯盟的形式,整合劇院、博物館、出版、影院、影視產業和圖書館資源,提升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更好地服務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發起成立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
發起成立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制定實施促進旅游業發展意見,年入境游客超過500萬人次。
名詞解釋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
2012年9月15日,世界上首個以城市為主體的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在京正式成立。聯合會由北京率先倡導,全球五十多個旅游城市和組織共同發起,總部永久設立于北京。聯合會將為世界旅游城市搭建合作交流的橋梁,為旅游者更加便捷地出行提供載體,更好地發揮旅游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構建和諧世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記者 吳迪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