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14:06 來源:新華網(wǎng)
藏面、加加面、擔擔面……在西藏,你能吃到許多種面。
每碗面裡,都有一個故事。
藏面的經(jīng)典套餐中還包括牛肉油餅、雞蛋和甜茶。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宗山下,清真寺學董阿布巴嘎記得,兒時家裡開壓面坊,門口總是排滿了拿著雞蛋和面粉的藏族同胞來壓面。
齋月期間,作坊早上不開門。一位不知情的藏族群眾來壓面,在敲門前被街坊攔下﹔等下午再來時,他手裡多提了一小筐雞蛋,交給阿布巴嘎的父親:“齋戒辛苦,留著補補身子。”
小小的面碗裡,不隻有面條和肉,更有對彼此生活習慣的接納。
游客的手機、相機鏡頭嚴陣以待,小碗橫排豎列擺滿一桌,七八位廚娘麻利撈面,最終在每個碗中盛下三五根面、一口湯。
在昌都芒康,一碗碗加加面被廚娘撈出。新華社記者洛卓嘉措 攝
昌都市芒康縣是千年茶馬古道上的樞紐,這裡的特色名吃——鹽井加加面,用鮮湯、肉末煮成,每碗隻有一小口,要不斷加面才能吃飽。最早的加加面,是用四川的面、雲(yún)南的肉、本地的鹽制成。
如今,許多游客把芒康選為進藏第一站。大小面館長期開設“加加面挑戰(zhàn)賽”,無限續(xù)面,讓各族食客躍躍欲試。
每加一碗面,桌上就加一顆石子計數(shù),目前當?shù)刈罡呒o錄是147碗。“至少要吃10碗。”在納西民族鄉(xiāng)開店的果拉卓瑪說,“寓意生活十全十美。”
拉薩市城關區(qū)嘎瑪貢桑街道納金路北社區(qū),居住著藏、漢、回、維吾爾等民族群眾。漢族夫婦鄒昌平的擔擔面館,在這裡已有20年的時間。
兩口子人稱社區(qū)“活地圖”。來往問路的人,不論是否就餐,總會被招呼進店喝杯熱茶。“在飲食習慣上,拉薩和川渝很像。”重慶人鄒昌平說,“這裡各族百姓都愛吃面,也愛吃辣。”
拉薩布達拉宮旁的吉彩美食街,各地游客在此品嘗風味。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夜幕降臨,布達拉宮點亮華彩。在布達拉宮旁的吉彩美食街、八廓美食街、功德林天街,面店裡蒸汽彌漫、歡笑起伏。
藏面、重慶小面、蘭州拉面、青海釀皮、新疆大盤雞拌面、陝西臊子面、吉林冷面、北京炸醬面……面師傅把把上勁、壓面機聲聲軋壓、食客們大快朵頤。
在西藏,南腔北調(diào)的男女老少同吃“一碗面”,共享人間煙火。(魏冠宇、舒靜、王明玉)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