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08: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6月以來,大批年輕人加入上海的社區共青團工作隊伍。他們有的是正在放暑假的大學生,有的是青年建筑師,有的是青年指揮家,還有的是企業裡的普通青年員工。他們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上海市常態化防疫青年志願者。
“這是一撥兒在上海3月份突發疫情中主動站上服務崗位的年輕人,有激情、有愛心、有能力,對上海、對社區有感情。”團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8月底,不少在大上海保衛戰中主動集結起來的青年志願者隊伍繼續為社區服務,各區級直屬的新增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伍56支、街鎮直屬隊伍365支、居(村)隊伍5011支,總數約為13.6萬人,“這是一支特別有生命力的青年志願者隊伍,留住這批能人、達人,能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更有利於激活上海社區的共青團工作”。
一撥又一撥青年志願者“新鮮血液”的加入,給上海的基層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活力。
團區委副書記上門送感謝信
8月,團上海市長寧區委一行人來到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他們是來給青年建筑師馮艾麗送感謝信的。上海疫情期間,居住在長寧區的馮艾麗響應“青春長寧”的志願者報名號召,成為一名青年志願者。
“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來送感謝信,嚇了我一跳。很有儀式感,是團區委副書記孔令琦上門來送感謝信的。”馮艾麗告訴記者,自己后來也給團長寧區委回了一封感謝信,“感謝這段志願服務經歷讓我重塑了人生觀、重新認識了共青團,我比20歲時的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家國情懷,怎樣去追求內心的平靜與社會的幸福。”
3月21日,剛剛做完核酸檢測志願者脫下防護服,馮艾麗就接到了團區委的電話,詢問她是否願意成為長寧運“蔬”聯盟青年突擊隊的一員,負責本街道范圍內的蔬菜運輸工作。
當時上海疫情擴散速度很快,社區工作者也出現了感染病例,馮艾麗一方面有些猶豫,另一方面腦海中又浮現出10多年前自己在學校團組織帶領下勇敢無畏的畫面。“疫情雖然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不便,但眼見那遠去的熟人社區又回來了,那些不計個人得失和熱心腸的人在以各種形式聚集,大家普遍感到精神的世界充盈起來了。”馮艾麗承擔起了江蘇路運“蔬”志願者領隊的工作。
與她一起成為運“蔬”俠的,后來總共有103人。這些年輕人在各自所處的10個街鎮參與物資發放工作。長寧運“蔬”俠的名氣在全市打響了。
除了運“蔬”外,青年志願者還參與了區級方艙的援建工作。黃浦區青少年藝術中心的青年指揮家葛維岳疫情期間被封控在長寧區周家橋街道,他所帶領的街道6人運“蔬”小隊曾徒手搬運過近3萬份物資,還為區級方艙運送過行軍床。
“最近,我們都在挨個兒給這些骨干志願者送感謝信、紀念冊和工作鑒定。”團長寧區委副書記郭文瑞介紹,運“蔬”俠的工作群在疫情后仍然沒有解散,日常團區委和相關街鎮的志願服務項目、榮譽申請鏈接、志願者培訓報名等,都會出現在這個群裡。這支隊伍,如今已成為長寧共青團基層社區工作的有生力量。
熱心大學生涌現
上海寶山區羅店鎮地段較偏僻,但在大上海保衛戰中,卻涌現出一批靠譜的“社區小助理”,他們都是居住在羅店鎮的在讀大學生。疫情期間,這些散落在社區裡的大學生很多成了社區志願者的主心骨。
“真沒想到,我們社區裡還有這麼多熱心公益的大學生。”羅店鎮團委書記陳艾煜告訴記者,團寶山區委在上海疫情封控最初的兩個月裡,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了青年志願者到社區報到的活動,一大批青年響應了起來。
羅店鎮收到的報名中,最多的就是在讀大學生。“一開始是20多個人,后來越來越多,直到七八月份,還陸續有人來報名。現在微信群已經有80多個人了。”陳艾煜介紹,大上海保衛戰前期,大學生志願者以“服從社區安排”為主,承擔起核酸掃碼、維持秩序等工作。
7月,團寶山區委正式推出“社區小助理”項目,邀請那些在疫情期間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學生志願者,參與日常社區工作。羅店鎮為此成立了社區小助理自治委員會,劃分了4個片區,每個片區都設置了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志願者還給自己取名“小綠洲”——這個暑假,他們身穿綠色馬甲,活躍在各個居民區。
其中,出生於2001年的上海杉達學院大三學生邱雨晨還當上了羅店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她同時也是這支約70人“小綠洲”隊伍的總聯絡員。
“后續我們還準備啟動‘成長約定計劃’,由‘小綠洲’與社區困難青少年結對,一方面帶他們參加社區活動,另一方面幫他們輔導學業。”陳艾煜說,“小綠洲”如今在羅店鎮名氣響了,今年暑期,還有企業找到鎮裡,希望讓靠譜的“小綠洲”去企業參觀、考察。“有兩家企業主動聯系我們,邀請大學生去參觀了解企業的運營環境,並支持他們去實習”。
常態化情況下如何留住人
一個重要問題是,在突發疫情的情況下,年輕人願意主動從事志願服務工作,但在常態化情況下,這群疫情期間涌現出來的年輕人是否還願意繼續與社區、街鎮共青團組織建立聯系,並一起做些事?
為有效留住和用好大上海保衛戰中涌現的青年志願服務力量,團上海市委聚焦“人”這個核心,正嘗試做好常態化力量儲備工作。一方面,各級團組織“存量”“增量”工作並舉,既梳理掌握好大上海保衛戰中的青年志願者骨干名單,建立具體到居(村)的青年志願者骨干庫,又在提“增量”上做文章,發動暑期留校、返家大學生到社區報到。
截至8月底,社區裡的大學生志願者上崗逾兩萬人、4.2萬人次,大學生社區儲備志願者逾8700人。
“人”的數據有了,各級團組織又開始在“與人保持聯系”上發力。一來要提供常態化的志願服務崗位,二來要有合適的崗位培訓,三來要配備基本的崗位防護。
在志願服務崗位方面,團閔行區委設置了核酸採樣輔助、疫苗接種宣傳、關愛未成年人雲輔導等崗位﹔團長寧區委設置了社區常態化防控、助力復工復產等志願服務小組﹔團虹口區委探索了“青年樓長”制度等。
上海市徐匯區轄區范圍內有上海交大、復旦上海醫學院等知名高校,此外該區還與13所高校有日常聯動。面對一大批住在徐匯、學習在徐匯的大學生,團區委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崗位培訓項目。
“居委會、街道負責崗前培訓,區級層面負責通識培訓。”徐匯區青年志願者協會負責人康貝爾介紹,7月中旬,團區委開設了4講直播課,為521人次青年志願者提供常態化培訓,“4講分別側重志願服務項目運營、徐匯區青年志願者工作概況、志願者心理調節、徐匯區區情區貌”。
在崗位防護方面,團上海市委依托上海市青基會,用“在線點單、按需下單”的方式向各區累計發放N95口罩等防疫物資400余箱。上海各級團組織還依托上海志願者網、志願匯,為志願者提供了保險申領、時長記錄、志願者管理等功能支撐。
下一步,團上海市委將進一步推動工作做深、做實,促進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平急轉換,以優質的崗位供給促進青年志願者與社區的“雙向奔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