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邵晶:做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考古人

2022年08月24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拼多多’,這一地陶片又準備拼個啥?”

“馬上就是見証奇跡的時刻。”

眼前這位被同事稱為“拼多多”的人,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石峁考古隊副隊長邵晶。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拼對修復,一件來自4000年前的陶鷹躍然眼前。

就這樣一片一片清理、拼對、修復,兩年多時間裡,在石峁遺址皇城臺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陶片中,邵晶已經辨識出20多件陶鷹並基本拼對成型了3件。

說起“拼多多”這個稱號,邵晶笑著說:“拼陶片是一件特別辛苦、特別考驗定力的工作,常常是幾萬片陶片才能拼出十幾件器物。自本科學習時,我就對拼陶片特別感興趣,在2005年本科實習中,我們班各小組所有拼陶片的工作我都參與了,拼對、修復、繪圖……兩周完成了三四十件器物,喜歡拼陶片的愛好和習慣也就從那時養成了。”

在邵晶看來,也許從出生就注定了他與考古的緣分:“我家在唐肅宗建陵陵園西門外的山腳下,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去陵園裡看石人、石馬、石獅子等文物。”

心懷對文物和歷史的天然親近,雖然上大學時考古專業是冷門中的冷門,但邵晶還是選擇了西北大學的考古專業。

“本科階段非常重要,會塑造你對考古的情感和信念。”回憶起本科階段的學習和實踐,邵晶表示,“我從來沒有后悔選擇考古,考古是一個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的事業,每次有新的考古發現,都會讓我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文化充滿敬意,這是一份崇高的職業。”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中的這段話對於常年在考古工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邵晶同樣適用,無論是多麼艱苦的環境,都不曾動搖他從事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的心志。

“廢棄的村子裡,村民全部遷走了,山溝裡隻有一座石頭橋通往外界,一到下雨天大水淹橋,我們就‘與世隔絕’、斷糧斷水了。天一黑,就是野生動物的世界,從土窯出去上廁所也得帶根棍子,用於‘打草驚蛇’。”這是2010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邵晶,在黃陵寨頭河戰國戎人墓地工作的日常。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邵晶一待就是兩年,並在此發掘出土了一批豐富的戰國時期戎人遺存,而這也是陝北地區首次發現並完整揭露的唯一一處戎人墓地。黃陵寨頭河戰國墓地成功入圍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出發!”2012年年初,剛結束寨頭河墓地考古工作的邵晶接到新的任務,帶領考古隊直接從黃陵出發,奔赴榆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禿尾河北側的石峁遺址。

“在這裡的3000多天,我們感受著陝北夏天的烈日和冬季的寒風,在住土窯、抓蠍子、沒水沒電沒信號的環境中,日復一日與土為伴。”邵晶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珠,指著三伏天下干燥的陝北大地向記者說到,但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遺跡才能保存得越好。

邵晶參與和負責的神木石峁遺址考古項目先后榮獲國內外多個重要考古獎項,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他也從一個青澀的考古新手,成長為陝西考古界的知名學者。

“我感覺這不像是中國的!”2013年,有兩位國外友人在石峁遺址參觀時用英語小聲議論。

“我聽得懂英語。我對國外友人說,這確實是我們中國的,考古就是實証,之前沒有發掘出來並不代表沒有。”提起這件舊事,邵晶頗為自豪,“石峁遺址考古的發現不斷顛覆著國外考古學界對中國早期文明發展高度的認知,這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能把考古事業簡單地看成挖幾個遺址、發幾篇論文,中國考古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邵晶表示,自己作為新時代考古工作者,要堅守中國考古的初心,圍繞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去做考古,循著歷史長河到中華文明的源頭去探究,使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本報記者 李潔 張哲浩)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