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4年5本厚厚的黑色筆記本,見証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鎮團結嘎查村民的脫貧故事,也譜寫出85后駐村第一書記玲麗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2017年10月,巴彥托海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玲麗被組織選派到團結嘎查擔任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團結嘎查脫貧出列﹔2021年,玲麗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在5本日記本裡,隔幾頁就會看見村裡的各種數字信息。其中一張便簽寫滿了村民的名字和長長短短的數字——那是玲麗記錄的村民收入情況。2014年,團結嘎查總戶數317戶,人口88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0戶157人,貧困發生率17.8%。
玲麗的日記本,隔三岔五就要寫上“入戶”兩個字,底下一行行文字,簡潔地記錄著她挨家挨戶走訪團結嘎查村民得來的詳細情況,包括姓名、收入情況、產業情況、致貧原因等。
村民金艷的孩子在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每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大概需要1-2萬元。玲麗查詢政策,為金艷爭取到了每學期1500元的雨露計劃補貼資金。
村民金寶柱用1.5萬元購置了20隻基礎母羊。每年開春、入秋時節,玲麗都會特意走訪金寶柱家,看看羊群的養殖情況,檢查牲畜越冬情況和飼草料準備情況。如今,那20隻羊已經繁殖到近60隻,金寶柱的家庭情況也有了起色。
走訪中,玲麗注意到村民莫永鋼夫婦非常勤勞,兩個人在生產季節之外的空閑時間都會外出務工賺錢。於是在一次公益崗護林員的推薦中,玲麗認為莫永鋼夫婦對團結嘎查的林業片區位置熟悉,又是較好的摩托騎手,便推薦莫永鋼擔任公益崗護林員。
玲麗發現,當地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產業形式單一,這給脫貧攻堅工作增加了難度。
怎樣提高村民的收入?玲麗認為“扶貧先扶智”。她牽頭組織在團結嘎查舉辦果蔬種植、畜牧業養殖、手工藝、特色產業等專項培訓,希望建檔立卡戶人人具備“一技之長”。
發展生態雞產業是玲麗很長一段時間在推進的工作。團結嘎查屬於城郊型村落,人均牧業生產資料少,人口卻很多,特別是家庭閑置勞動力較多,發展庭院經濟是對生產性收入的較好補充。因此,生態雞、大鵝和生豬產業成為玲麗發展嘎查庭院經濟的新切入點。
通過走訪調查,玲麗發現大部分人對發展庭院經濟都有著期待和希望,鄂溫克旗的扶貧政策也對發展庭院經濟的養殖戶進行相應補貼,這更讓這些小產業得到了大部分牧民的關注。最后,結合牧民自身的發展條件,擇優選擇了100戶牧民家庭,按照年度生態雞考核驗收標準選擇優秀戶和合格戶分年度繼續進行幫扶,同時與旗農科局生產技術專家保持共建關系,持續指導牧民養殖。
在玲麗的工作手記中,大多是簡略的事情記錄,寥寥幾筆寫上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事件情況,唯有一天寫下了與滿本陳述句格格不入的一句話——“希望能夠盡快好起來”。
吳玉林是牧民吳連成的父親,因腦梗常年臥病在床。父子家中酒瓶與生活垃圾堆疊,新蓋的項目房也沒有及時粉刷,原始的水泥牆面裸露在空氣中。經過詢問,玲麗得知吳連成的身體也因酗酒受損。
玲麗當即與旗人民醫院協商,建議醫院收治吳連成父子兩人,並積極為父子二人申請了2000元的臨時救助。
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吳連成父子出院了。將他們接回家后,玲麗與吳連成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日子是自己的,誰也不能替你過。懶是一種病,等靠要是要不得的……”
為幫助吳連成盡快走出貧困,玲麗為他申請了公益環衛工人的工作。
家是最小國。一戶戶村民好起來了,村子也就好起來了。2020年,團結嘎查實現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21萬元,遠高於4000元的人均純收入脫貧標準,順利完成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和事后質量抽查工作。
2021年1月,經巴彥托海鎮人代會選舉,玲麗被任命為巴彥托海鎮鎮長。玲麗說:“我會繼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帶領全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事業接續奮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左橙)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