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
2022年07月14日07:55 來源:光明日報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2022年7月11日至12日,以“青春同心創未來 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辦。引人注目的是,習近平總書記7月11日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勉勵兩岸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打拼。7月12日,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力促兩岸青年交流融合成為本屆論壇的最大亮點之一,彰顯出兩岸青年在兩岸關系發展和民族復興中的重要價值,體現了祖國大陸對兩岸青年交流的高度重視。
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不管經歷多少風雨,兩岸同胞在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上從未分離,是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青年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毋庸置疑,兩岸青年是兩岸命運共同體中最具青春創造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未來。隨著兩岸經貿往來和社會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兩岸青年應攜手鑄牢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深化兩岸同胞的歷史文化聯結,在祖國熱土上秉持大義、揮灑青春。
一是要擴大兩岸青年交流互動。三十五年前,兩岸同胞打破長期隔絕狀態,在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領域展開交流合作。兩岸青年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結緣,並在后續互動中相識、相知,成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助力。此后,個體交往逐漸連線成網,兩岸青年心手相連、互利共贏,共同繪制了開創未來的美好藍圖,於共同成長中凝結了深厚友誼。擴大兩岸青年交流有助於打破彼此之間的刻板印象,形成對兩岸關系和各自生活狀態更加清晰、真實的認知,在交流互動中強化利益聯結和情感紐帶。
二是要賡續兩岸中華文化根脈。兩岸一家人根植於血脈相連、文化相同的綿綿歷史積澱,這正是兩岸青年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兩岸青年共同延續文化根脈,深化對兩岸共同印記的認知,有助於清晰把握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正當性和現實合理性,自覺投身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之中。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往往會“潤物細無聲”地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思維,兩岸青年在回望優秀傳統文化時不斷喚醒血緣基因,不僅能增進對民族、國家和歷史的認同,還能在現實中作出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抉擇,真正實現心靈契合。兩岸青年共同賡續文化根脈,有助於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三是要深化兩岸青年融合發展。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祖國大陸通過逐步落實臺胞同等待遇,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讓臺灣青年共享大陸發展機遇和成果,在參與兩岸交流合作中有效提升獲得感、成就感和認同感,強化對祖國的認知認同,從而更有效地融入祖國大陸,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推進兩岸和平統一作出貢獻。目前,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願意來大陸求學、創業、發展,到大陸追夢、筑夢、圓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理想。未來,大陸也將繼續為兩岸青年提供寬廣的打拼舞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中所言,“將一如既往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創造良好條件,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兩岸青年應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共同為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而奮斗。青年一代的成長,與兩岸關系發展和國家繁榮富強息息相關,是擔當民族大義、扛起時代責任的蓬勃力量。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成長於這一時代的兩岸青年更將成為創造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在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兩岸青年需要擔負起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重任。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同大陸青年同心同行、攜手打拼,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讓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綻放異彩。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