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1日08:58 來源:光明日報
【奮斗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
晚上9點多,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起重機調試區域,一臺起重機還在被加班調試。明亮的作業燈照射下,起重機的長臂顯得愈發“修長”。
不知過了多久,從起重機長臂尾部爬出一個衣服上沾滿潤滑油的年輕人,寬額方臉,皮膚黝黑,有股子“少年老成”的勁兒。“全都沒問題了。”他對一旁的同事說,笑意在臉上漾開——“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又一次做到了。
這批起重機早就定好出口車船,經過檢測調試后就要坐上大貨輪,運往加拿大了。從長臂尾部爬出來的青年名叫孟凡東,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起重機調試技工,到工段3年以來,經他調試的起重機沒有發生過一起故障。
眼前的孟凡東,眼神專注,舉手投足不慌不忙。誰能想到,他還不到22歲。
孟凡東的這份沉穩,源於徐工技師學院5年的鉗工訓練。“每天必練習兩套工件,花費12小時左右。鉗工最重要的是手感,手工加工精度的極限能夠達到頭發絲直徑的1/20,所以研磨時一定要拿著勁、用巧勁。”為了打磨好每一個工件,孟凡東經常蹭破手而不自知,手上的繭子長了又掉,虎口的裂縫越來越長。
上學期間,孟凡東就得了個“一根筋”的外號。他在學校“鉗工精英班”訓練的第2年,由於沒有將數據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導致一個雙燕尾凹凸配工件裝配時出現鬆動。凌晨2點多,他又重新做出一套工件,達到配合間隙小於0.02mm的精度。
回到宿舍已是凌晨3點多。同學笑他:“你這是拿命在拼啊!”孟凡東嘟噥了一句:“為了早日實現夢想,不拼咋行?”
孟凡東的夢想是什麼?從15歲進入徐工技師學院求學起,他便與這些“鐵疙瘩”日夜相伴,他想成為鉗工行當的技術大咖。
“一根筋”不僅體現在訓練中,更是帶到了工作中。
剛到徐工實習沒多久,工段師傅許瑞全帶著孟凡東調試一款出口國外的新產品。許師傅說:“屏幕上顯示信號突變。但這種情況在整個調試過程中隻出現了一次,排查隱患可能十分困難。”
孟凡東二話不說,爬進11米長的起重機大臂尾部一探究竟。這是一個特別窄的空間,直徑約1.2米,中心位置還有伸縮油缸,身高1.75米的孟凡東身子轉不開,隻能騎在油缸上,蜷縮著全身進行檢測排查。
一次,兩次,三次……第五天,孟凡東第八次爬進起重機大臂尾部,他終於發現隱患:缸銷臂位檢測開關距離準確位置偏差了兩毫米。孟凡東隨即調整檢測位距離,把金屬傳感器往裡面旋進兩毫米,隱患排除。許師傅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鉗工行當就需要這種‘一根筋’的工匠精神!”
孟凡東是個有心人。他把調試起重機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或者重點,詳細記錄下來,整理匯總成10套小試卷,便於公司的新進調試員工快速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今,新員工將這些試卷奉為寶典。
2021年10月16日,成都國際博覽城,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現場燈火通明。賽場上的臺虎鉗比平時訓練的要高10厘米,孟凡東一邊加工,一邊適應。畫線、鑽孔、排料,嚴格按照平時訓練的步驟和要求,一絲不茍。13攝氏度的天氣,豆大的汗珠不斷滴落到工作臺上。
6個小時到!孟凡東交出了精度高達0.01毫米、由7個零件組合而成的旋轉組合體工件。
0.01毫米是什麼概念?相當於頭發直徑的1/6。裁判們嘖嘖驚嘆。4位裁判舉著孟凡東的作品,在燈光下反復查看:“工藝精湛,趨於完美!”在這場高手雲集的國家級大賽中,孟凡東獲得鉗工組冠軍。
憑著“保質量就要‘一根筋’”的信念,孟凡東和同事協作攻克了各類技術難題。他先后參與配重互換性、降低超早期壓力調整反饋等3項攻關項目,大幅度提升了調試過程安全性和產品一致性﹔他參與的降低產品回轉晃動這一QC質量改進項目,獲2021年度全國機械工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一等獎。
“產品就是人品,質量就是生命。”這是孟凡東對工作質量的宣言,他將通過不斷磨礪技能、突破自我,實現成為技術大咖的人生夢想。(本報記者 蘇雁)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