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6日09:59 來源:新華日報
5月3日,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揭曉,49人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免疫平臺主任馬瑜婷名列其中。
每天將近12個小時在實驗室忙碌,帶領團隊開拓創新方向,細致指導每位學生……在同事們中間,馬瑜婷的勤奮是出了名的。眼下既是研究生畢業季也是基金評審季,好幾個項目到了最關鍵階段,實驗不能停擺,論文專利要加快整理撰寫,同時,她還積極參加防疫志願者工作,“下了班后事情也挺多的,必須盡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瘪R瑜婷說。
1984年出生的馬瑜婷,6年前就已經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博士生導師。2008年,馬瑜婷赴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攻讀免疫學博士學位。當時學界普遍認為,化療、放療主要是通過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來控制腫瘤,很少有人相信免疫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馬瑜婷執著探索,一周工作80多個小時,拼命閱讀文獻、密集安排實驗,最終用扎實的數據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並申請國際專利。
令馬瑜婷感到自豪的是,自己的多項工作証實了放化療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重塑作用,力証兩位導師提出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概念,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由於工作出色,她得到導師特別推薦,提前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還獲得“歐洲腫瘤免疫學院博士生獎”。
“導師主持的工作已是學界一個高峰,但我的規劃不是跟隨導師步伐做一名追隨者。” 2015年,馬瑜婷回國后加入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開啟全新研究方向,聚焦神經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交互作用,系統性研究“精神應激”調控抗腫瘤免疫機制。
這個研究思路,源於馬瑜婷一次“死裡逃生”的經歷。2010年在法讀博期間,她在一次緊急的動物實驗中接到導師電話,通知她主持一項重要的報告會,“原先我對實驗小鼠就有點過敏,戴上口罩防護操作才好些。那天時間特別緊張,再加上報告會的壓力,我突發喉頭水腫、全身紅疹,最后過敏性休克?!彼疑砩系姆雷o設備自動報警,她迅速被送到醫院急救。
清醒過來后,她忍不住琢磨:“原本很輕微的過敏癥狀,在緊張情緒下就變得很強甚至致命,那麼應激是否能調控腫瘤免疫呢?”馬瑜婷馬上將自己的設想告訴導師,但導師的興趣並不在此。她當時想,以后自己成立實驗室,最先就做這個方向。
馬瑜婷一直在思考,回國后可以做些什麼。“公派出國打開了我的研究視野,機會是國家給的,有了真才實學,當然要回國干事業?!倍袡C會籌建自己的實驗室、獲得國家項目的資助,讓她實現夢想有了更廣闊的平臺。
7年前入職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時,馬瑜婷是該所第一批員工,“一開始,經常得拎著冰盒到處租用設備做實驗?!彼寡裕@些年的研究中,每個階段都有難關,面對科研KPI壓力,確定關鍵問題,選擇新穎角度,堅持努力付出,根據實驗中的蛛絲馬跡及時總結和調整,最終找到重要突破口。
在應激與腫瘤免疫領域,馬瑜婷已發表高水平論文50余篇,總他引次數超過6900?!按蠹移毡檎J為,焦慮抑郁就容易得腫瘤,臨床調查中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的比例比正常人高。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解析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在腫瘤發生、進展、治療過程中的對話機制,找到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助力原研藥物和伴隨診斷試劑的開發。”馬瑜婷說。
近10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相繼出現。“以CAR-T和PD-1為代表的免疫療法,主要是基於國外學者發現的靶點?!瘪R瑜婷說,“如今中國免疫學家們已經取得許多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而擁有很好的硬件設施和學術交流環境,更加激勵我們年輕人奮發努力、砥礪前行?!?/p>
未來5年,馬瑜婷的研究還將聚焦神經系統和免疫的互動對話,除了腫瘤免疫,感染也將是其研究方向之一,利用爭取到的科研項目經費做有意義的工作,努力佔領國際科研前沿高地,“我們希望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一個個靶點、一項項專利,而是最終能產生創新藥物,為守護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保ū緢笥浾?楊頻萍)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