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13:16 來源:經濟日報
“南山區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見証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蛇口炸響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炮”,發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強音,到自貿區、高新區、大灣區、先行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先后在這裡落地,王強表示:“時代給了南山幸運和舞臺,南山也還給了時代驚喜的答卷,走出了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數據顯示,1990年建區時,南山區生產總值為78億元,2018年發展到5018億元,增長超過63倍,人均接近34.39萬元,每平方公裡稅收超過8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7000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1%﹔現有海內外上市企業16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500多家。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南山最獨特的氣質和最鮮明的特色是創新。”王強告訴記者,引領南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而南山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資源是創新型企業和企業家。
南山區的創新動力和活力主要來自於企業,形成了著名的“六個90%”: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地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於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走出了一批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包括騰訊、華為、招商銀行等本地世界500強企業,中興通訊、中集、邁瑞醫療等航母級企業,以及海能達、微芯生物等隱形冠軍。
海能達是南山成長起來的本地創新企業,目前是我國專網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和全球專網通信的技術領先企業。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投資者關系部部長李瑞告訴記者,海能達把持續的研發高投入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將年銷售收入的15%以上投入研發,擁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超過員工總數的40%,在全球建有10個研發中心。公司先后申請全球專利2000余項,牽頭制定了專網通信的行業標準,不但成為我國國家標準,也是全球專網通信主要標準之一,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寬帶多媒體集群系統”的研發任務,研發下一代專網集群通信技術。“海能達的創新發展完全是得益於南山區這片氛圍濃郁的創新沃土。”李瑞表示,長期以來的持續創新推動海能達在專網通信領域從“跟隨者”變成全球的“引領者”,在寬窄帶融合、公網專用領域積極推動行業發展。
南山區多個科技領域創新能力都處於世界前沿,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等源頭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南山區還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致力於在核心芯片、醫療器械、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機器人、微納米材料與器件等領域實現突破。同時,南山區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發展新材料、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等藍色經濟。
目前,南山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科技強區和廣東省經濟強區,第二三產業比例為41.6︰58.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南山區,抓經濟規模就是抓高質量發展,就是抓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南山沒有落后產能,不依靠房地產,房地產的稅收佔比僅為10%。”王強表示。南山區的蛇口、后海等地在40年前完全是一片灘涂,今天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顆璀璨明珠。
生態環境宜居宜業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南山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水青山繞城的生態環境,並以“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形成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良性循環,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市魅力。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南山區探索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空間,通過劃定受保護地區范圍,加強生態保護。特別是對北部西麗水庫、鐵崗水庫、長嶺陂水庫三大水源保護區實施“三線”鐵桶保護。如今,南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2%,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恢復至900多隻,中華白海豚重現蛇口海域。南山區還不斷加大污染治理及社會民生投入,轄區9條河流穩定達到IV類水質,西麗水庫水質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3%,2019年1月到9月城區PM2.5平均濃度僅20微克/立方米,媲美歐洲發達國家水平。全區擁有公園總數達到136個,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一個公園。推窗見綠、百步進公園成為100多萬居民的日常生活享受。
南山區還投資13億元,歷時近兩年打造了全長13.7公裡的大沙河生態長廊,通過對大沙河兩岸進行綠化、原有步道及欄桿進行品質提升,對已有構筑物以及設備進行景觀美化。同時貫通了兩岸自行車道及漫步道等,設計了學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等節點,串聯起西麗湖、大學城、高新區、深圳灣,成為一條蜿蜒美麗的“綠色飄帶”和“城市項鏈”。
“大沙河生態長廊的建設是南山區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和諧發展的有力見証。”大沙河生態長廊項目建設負責人、南山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工程師陳博文表示,南山區有經濟實力,才能做到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和護養大沙河生態長廊,而整個長廊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建設和布局中,更是充分考慮到其自身的生態資源和環境特色,以及城區產業和社會結構的布局。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南山區營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栽下“梧桐樹”吸引更多“金鳳凰”。升級后的南山區人才“領航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安排約60億元用於各類人才引進、服務、獎勵。通過棚改、城市更新、城中村綜合治理等舉措籌集房源,南山區2018年供應人才住房4794套,補租3.96億元惠及人才約2萬名。2019年配租人才住房5000套、發放補貼超過5億元,讓人才安心發展、扎根南山。
人才跟著孩子走,孩子跟著教育走。南山區積極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在教育方面先后成立七大教育集團,優質學位覆蓋面持續擴大。針對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現象,南山區巧借外力,與知名醫院、醫學院開展合作,醫療服務實力加快提升。如今,南山區擁有全職院士34人,佔深圳市的四分之三,省、市創新科研團隊108個,佔深圳市的70%以上。
“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長期在南山工作和生活的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疏梅表示,南山區生態環境和生活配套條件在這幾年提升非常明顯,大家的幸福生活指數越來越高了,而正是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魅力,“生態、經濟、民生”的利益平衡,給南山區帶來了普惠的民生福祉,從而不斷激發城市活力、積累治理財力,推動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楊陽騰 潘笑天)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