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馮志端: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邏輯關系

2017年12月09日10:55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邏輯關系 馮志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強調:“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一個重大政治判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邏輯關系,對於我們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矛盾、主要特征、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特征

  根據黨的十九大的判斷,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經過全黨全國人民近40年的不懈奮斗,首先,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第二,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在世界上許多方面從跟跑變成並跑,有些方面還變成引跑,我們在許多科技領域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實力、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社會生產力已經不再落后,目前更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國社會方方面面已經由量的積累發展到質的飛躍,在黨和國家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們已經跨入的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和奮斗目標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必須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基本國情仍然沒有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創立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黨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經過長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結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共產主義理論時曾設想到達共產主義必須經過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時期,而這個時期是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時期。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同志在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提出,社會主義可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論述同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是完全相同的,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正確的,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

  1980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由比較不完善到比較完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過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還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重大判斷,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是黨中央對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重大修正,徹底扭轉了過去的錯誤論斷。

  1987年,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認為,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原本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我國社會雖然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由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發展起點不同,各地區、不同群體在發展上還很不平衡,東部和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依據地理位置優勢,率先發展起來富裕起來,但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貧”地區和特殊困難人群脫貧攻堅難度很大、壓力很大。已經發展起來、富裕起來的地區和群眾希望享有更高程度的發展水平,而欠發達地區和收入較低人群則希望盡快脫貧實現小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仍十分明顯和突出。我們仍然處在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處在由農業人口佔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產業人口佔多數的現代化工業國的階段﹔處在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變為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處在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體制的階段﹔處在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並牢牢把握進入新時代后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時刻牢記鄧小平同志“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的諄諄教導,決不能再犯急性病。

  三、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一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對我國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同時,也包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治邊穩藏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和中央治藏方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新修訂的黨章,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大亮點,也是黨的十九大對黨的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這是時代的需要,是實踐的需要,是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需要,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全黨的選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時代意義、實踐意義、理論意義,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政治意義、世界意義。

  四、牢牢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就是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1992年黨的十四大將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正式寫進了黨章。“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是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來的,在黨的十三大上確認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南巡時,一再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要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全黨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鄧小平同志的政治交待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是總結新中國成立后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得出的重大結論。動搖基本路線,就動搖了黨和國家的根基,就動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雖然我們已經擺脫了物質極度匱乏的狀況,但我國人口多、資源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還有一部分群眾仍然沒有擺脫貧困,從解決吃飽到解決吃好,從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生活需要到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展,還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把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作為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當然,我們現在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已經是站在一個新的臺階上了,已經不再是不計資源消耗的、不顧環境污染的、粗放式的、以GDP為尊的發展了,而是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在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的前提下的可持續發展。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第二,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前進的社會。改革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進一切工作的動力。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容易改的我們都改了,現在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要繼續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更有效率的的經濟體系。

  第三,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當代國際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下求得發展,關起門來搞建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五、準確把握新時代西藏各族人民的新需求新期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西藏來說,社會主要矛盾更為復雜,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多元、多層、多向結構。這是由西藏的自然、歷史等因素決定的。從全國來講,1949年至1953年為恢復國民經濟時期,實行的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1953年至1956年為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階段﹔1957年后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而西藏1951年5月23日才實現和平解放,到1959年3月一直實行的是封建農奴制制度﹔1959年3月至1965年9月自治區成立,進行民主改革,實際上就是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1966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才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底實行改革開放后才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整個社會發展進程都遲后於內地。由於各種原因,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起步晚、起點低、經濟規模小、發展質量差,我區目前仍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脫貧鞏固難,加之以十四世達賴為首的分裂集團的破壞活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壓力很大、困難很多。特別是西藏沒有經過工業化階段,實體經濟很不發達,現代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比較低,社會生產能力落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疊加在一起。對大部分群眾來說,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對仍然貧困和剛剛脫貧的群眾來說,還在為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而奮斗。加之我區還存在一個特殊矛盾,使社會矛盾更加錯綜復雜。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西藏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為區直機關工委副書記)

(責編:李源、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