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8日14:43 來源:西藏日報
長期以來,大家都這樣認為,“苦在那曲,遠在阿裡”。那曲,我區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區。
就是在這樣的現實下,作為80后的談海玉,從2003年毅然放棄留在青海工作的機會開始,這位大學生志願者就與那曲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十幾年來,她有苦有甜,有悲有喜。在“不忘初心”強大動力下,她沒有苦熬消耗生命,而是在苦干中激情燃燒青春。
十幾年來,她說那曲話、辦那曲事、做那曲人,以責任與擔當贏得了藏北干部群眾的口碑,2009年光榮入黨。
十幾年來,她作為醫生,事事躬行,努力探求,提高診療技術,迅速成長為那曲地區人民醫院傳染科主任,在躬行與真情中詮釋著生命的厚度。
如今,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她說:“作為基層代表,我一定不負那曲廣大黨員重托,滿載廣大群眾期望,立足崗位實際,正確履行職責,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把崗位當陣地來堅守
那曲地區人民醫院傳染科主要收治各種傳染性疾病患者,並承擔指導全地區各縣鄉感染性疾病隔離、診療等工作。
傳染科長期被人們歧視和不理解,工資待遇和防護條件差,各項配套設施不健全,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風險高,下鄉任務多,這些不利因素導致談海玉身邊的同事紛紛想方設法或調離或改行,但她先后兩次謝絕了院部人員調整建議,放棄了去條件待遇相對優越的科室的機會,一直堅守在傳染科的工作崗位上。
2008年,那曲首次發現兩例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當時內地禽流感疫情防治形勢嚴峻。此時,談海玉毅然站了出來,主動向院部提出承擔最初的觀察及治療任務,將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攬在自己身上,她說:“我身為傳染科醫生,這個風險理應由我們去冒。”
就這樣,她與兩名疑似患者一起被隔離,連續10天吃住在科室,在確診結果還沒出來之前,她詳細研究了患者的流行病學史、癥狀體征、輔助檢查以及幾天來的病情發展情況,基本排除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最終的確診報告也証實了她的診斷。
2009年,又是甲型H1N1流感肆虐之時,她又二話不說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之中,值班、出門診、排查人員密集區域、下鄉督查……一系列高強度的工作讓她的身體一度出現“報警”,但她總是強忍著。
身為醫生、身在醫院卻總是沒有時間及精力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直到2010年的一天,腹痛難忍的她被同事扶到B超室做檢查,發現巨大的附件囊腫,隨時有蒂扭轉或破裂可能而危及生命,她才不得不放下手中工作,進行治療。
在藏工作十幾年來,談海玉請事假、病假全部加起來沒有超過20天,即使是這麼大的手術,她也隻休息了10多天,就又急忙返回了工作崗位……
在群眾的認可中找到價值
那曲屬於結核病、肝炎病等傳染性疾病高發地區,她從不嫌棄每一個病人,無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她對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會認真對待、研究,制定最經濟、最合理的治療方案,給患者耐心解釋病情,激勵許多慢性、重癥傳染病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她常常以院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傳染科由於人才嚴重斷檔,醫療力量薄弱,科室裡許多事都讓作為科主任的她牽掛,節假日總要到病房轉一轉、看一看,倘若有重癥患者,她總是盡可能和下級醫師一起守在病房,解決各種問題。她的電話總是24小時不關機,病房電話隨叫隨到,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夜半三更,從沒躲避。
有一次,一位病人凌晨3點病情突然加重,值班醫生在醫院現有的條件下完善了各項輔助檢查,但是沒有發現問題,同事給談海玉打去電話,說“患者只是胸痛,輔助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可以再觀察一下。”出於一種職業的敏感性,談海玉沒有耽擱,立即趕往科室,對病人進行了詳細的查體、詢問病史,結合患者輔助檢查等等,初步考慮是“肺栓塞”。因醫療條件有限,急需轉拉薩治療,並一路陪護病人到拉薩,6小時的路程不敢瞇一下眼。因診斷、治療及時有效,患者轉危為安,而談海玉則悄悄離開,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忙碌。
十多年來的醫療工作,談海玉總是樂於傾聽患者訴求,積極予以幫助,她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有需要的患者,供患者咨詢問診,以防不時之需,她說:“我喜歡交朋友,想做每位患者信賴的朋友。”
就是這種對患者細膩的心思、強烈的責任心和對患者的真誠關心,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得到許許多多患者的好評及信賴,一些患者病情好轉或治愈要送紅包和禮品,都被談海玉婉言拒絕。經她治愈的急慢性傳染病患者超過8000多名,她也多次被醫院評為優秀醫務工作者。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工作14年來,談海玉隻陪家人過了3次年。
她兒子今年10歲了,而她隻陪孩子過了一次生日。
記得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寫給習爺爺的話》,孩子寫到“……我做夢都會和媽媽、爸爸一起玩,那時我感到好幸福!我想說,習爺爺,您是總書記,能管好多好多人,能不能把媽媽爸爸調到青海來上班啊?”看到班主任發過來的信息,談海玉哭了,是啊,別說見証孩子成長、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就連給孩子過生日這個簡單的願望,都難以實現。
她說:“……既然選擇了這一身白大褂,選擇了藏北高原,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雖然付出了很多,舍棄了很多,可我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我隻有以更加努力的工作,用更好的成績回報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醫學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學科,不學習就要落后。”談海玉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她養成堅持學習的良好習慣,每天都會查閱文獻資料、瀏覽相關醫學網站,及時把與業務相關的知識記到筆記本上。注重學以致用,遇到疑難危重患者,她一面查閱文獻資料,一面虛心向其他有經驗的同行請教。
在技術上,談海玉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經過醫院領導的關心培養,她先后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解放軍第302醫院進修學習。她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的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提高當地診療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那曲廣大牧民群眾。為了盡快掌握國內先進的診療技術,談海玉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像海綿一樣汲取醫學知識的營養。她的生活軌跡只是“科室、圖書館、宿舍”簡單的三點一線,在上海一年竟然都沒去過著名的外灘游玩,讓同事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正是通過勤奮的學習,讓她在技術能力上迅速提高,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
她根據當地醫療實際情況開展了多項診療新技術,如運用中心靜脈導管治療多漿膜腔積液患者,這一技術在那曲從無到有,從青澀到成熟,大大提高了結核病的診療水平,許多患者不用再去拉薩,也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她還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將這一新技術、新項目擴展到醫院內科等科室,現在不僅僅是本科室醫生,還有內科醫生都能熟練掌握這一新技術。
談海玉熱愛生活裡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是忙碌的工作犧牲了閑暇的時間,但能當一個好醫生,是她永遠不變的夢想,相信她會一直戰斗在臨床一線,嚴守醫務人員第一宗旨,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相關專題 |
· 關注十九大代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