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4日10:54 來源:經濟日報
2017年6月,命名為“復興號”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下線。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中車株洲所生產的純電動智能駕駛客車。 記者 王軼辰攝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值乘人員準備發車。 楊寶森攝 (新華社發)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兩家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並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5年來,中車制造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的“亮麗名片”
2017年9月21日,隨著新列車運行圖的實行,由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車青島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的時速提至350公裡。率先運行時速350公裡“復興號”的京滬高鐵,全程運行時間最快僅需約4個半小時,中國高鐵重回世界第一速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組整合后的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逐漸成長為世界軌道交通裝備的龍頭企業,經營業績在中央企業中排名不斷前移,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帶動力明顯增強。中車股份的市值位居國內機械行業第一名,中國中車也成為我國品牌價值超千億元的6家企業之一。
深化自主創新
提起中車,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創新”。5年來,中國中車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相結合,以“引領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為目標,統籌推進技術創新,成為央企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我國高速動車組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轉變,並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一張亮麗名片”,關鍵之處就在於創新。在吸取國內很多行業技術引進失敗的教訓后,中車在高鐵引進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條“腿”是杜絕重復引進,在引進了時速200公裡的動車組之后,拒絕再引進時速300公裡的動車組,避免了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圈子。另一條“腿”則是在消化引進技術的同時,開始自主開發時速300公裡動車組。
最終,中車在引進了第一代動車組之后,自主開發了第二代動車組“和諧號”CRH380系列,其中CRH380A獲得了美國戴維斯律師事務所及知識產權局的專利評估,打開了通向世界高鐵市場的大門。今年6月,中車研發的第三代動車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下線,建起了中國標準技術體系,讓中國高速動車組真正實現了由“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
為了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中車聯合青島市建設了中國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表示,成立該中心就是要進行高速列車“技術無人區”探索,成為行業關鍵技術的供給源頭,成為生產行業標準的國際化基地,成為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火車頭”。
發力內部改革
南北車的成功重組,為中央企業改革探索了先行經驗、提供了有益借鑒,而重組后的中車也繼續向內部深化改革要效益。“新中車成立后,我們按照國企國資改革精神,迅速出臺了《中國中車集團公司深化改革指導意見》和19個專項推進計劃。大力解決集團發展中存在的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不暢、新發展動能不足等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著力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說。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中車持續推進管理創新、經營模式創新,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變,從“本土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變,從單一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向綜合價值創造者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高度關注利潤向關注競爭優勢轉變,從創新跟隨者向創新引領者轉變。
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中車正按照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探索“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服務”,建設“數字化中車”,產生嫁接動力,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
打造國際化企業
2017年4月3日,由中國中車制造的美國波士頓橙線地鐵首次在波士頓市政廣場面向公眾展出,吸引了眾多當地市民駐足觀看。
自2014年首次登陸美國以來,“中車制造”在3年內連續進入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4大城市,共計獲得1359輛地鐵及通勤客車的訂單。僅在最近半年內,中車就先后獲得波士頓、洛杉磯等城市184輛地鐵訂單,在費城獲得45輛通勤客車的訂單。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車的海外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中車制造”已經遍及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和地區都運行著中車的產品。中車還積極參與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項目建設,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作出先導性貢獻。
與此同時,中車的境外資產、境外員工數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境外資產從2013年的30億元遞增到2016年的306億元﹔境外員工總數從2013年的509人攀升至2016年的4808人。
從合作模式上看,中車出口已經從簡單的產品合作轉變為技術、產品、服務等多種模式的合作。從合作深度上看,中車不僅提供優質的產品,深度融入各國民眾生活,還持續推進以“本土化制造、本土化採購、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維保、本土化管理”為特色的“五本”模式,在馬來西亞、土耳其、印度等國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就地招聘和培訓當地員工,帶動當地就業和產業鏈的完善,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水平。
“我們的戰略目標就是‘打造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公司’。”劉化龍表示,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方面,中車提出了以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建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主線,進一步增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實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把中車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端裝備產業投資集團。(記者 王軼辰)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