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9日09:08 來源:光明日報
?、倮デ赌档ねぁ?/p>
②滬劇《鄧世昌》
③評劇《母親》
?、芮厍滑F代戲《家園》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戲曲傳承這五年】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著中華民族活態的文化基因,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綻放著奪目光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緊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之后,戲曲傳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古老的傳統藝術再次迎來了春天。
優秀劇目大量涌現,基層院團“滿血復活”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秉h的十八大以來,戲曲工作者堅持創新與復排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作出一大批深受觀眾歡迎的優秀藝術作品,傳統戲曲呈現振興勢頭。比如,京劇《西安事變》、昆曲“臨川四夢”、豫劇《焦裕祿》、評劇《母親》、淮劇《小鎮》等,這些劇目題材豐富,表現手法多樣,是近年來戲曲藝術創作大膽探索、銳意進取,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的具體體現。
作為我國最高規格的藝術盛會,中國藝術節劇目質量要求很高,通常隻有省級、國家級院團的作品才能獲得藝術節的入場券。讓人沒有想到的是,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的開幕演出劇目秦腔《家園》卻出自一幫“雜牌軍”之手——由陝西省渭南市秦腔劇團聯合澄城縣劇團、戶縣群星劇團兩個基層劇團以及渭南師院藝術系的學生聯合打造。正如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所言,這樣一部來自最基層劇團的作品,讓人看到了基層文藝院團振興的希望。戲曲的生命力在基層。十八大以來,大量曾經完全喪失創作、演出能力的基層文藝院團“滿血復活”,重新登上戲曲舞臺,這是戲曲振興的又一生動注腳。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戲曲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的背后,是廣大戲曲工作者能力的提高、境界的提升。2013年、2016年,殷秀梅、賈文龍等31位舞臺藝術界人士先后獲得“文華表演獎”,為藝術界樹立了德藝雙馨的典范,也扛起了傳統戲曲振興的大旗。為了演好現代豫劇《焦裕祿》,賈文龍從故事中、照片中、電影中,從在蘭考生活的點滴小事中,不斷尋找著焦裕祿的影子。在400多場演出中,他跟劇組其他演員一起,邊演邊學邊揣摩邊修改。后來,賈文龍在胸前佩戴起了焦裕祿像章——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走到哪裡就戴到哪裡,“為的就是把焦裕祿這個角色刻在心裡,刻入生活中”。
把舞臺搭建在民間,惠及廣大群眾
戲曲要振興,必須走向民間、回到民間,回到發展的源頭。劇團要發展,必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創作扎根在民間,把舞臺搭建在民間,真正演起來、忙起來,使戲曲活起來、傳下去。
十八大以來,各級戲曲院團積極進鄉村、進廠礦、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將戲曲的種子撒向群眾中。比如,2015年2月2日至8日,國家京劇院的演出小分隊,就先后赴廣西的靖西、憑祥、龍州、防城港、扶綏等地慰問演出,連續演出5場,行程1000多公裡?;鶎游乃囋簣F是為群眾演出的主力軍。作為縣級劇團,青島市茂腔劇團每年演出300多場,其中一半獻給了鄉村觀眾。
十八大以來,為了讓更多的普通百姓看得起戲,各級文化部門大力實施低票價惠民政策。文化部率先在主辦的各項活動中降低票價,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100元以下的低價票佔到65%,20元的門票佔到30%﹔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80元以下的票價均佔到總票數的50%。在地方,河南、山東、陝西等地每年政府購買惠民演出都在萬場以上,安徽等地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北京市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實行低價票演出補貼劇場30多個,受益群眾達20多萬人次。
據文化部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化館協會常務理事長顏芳介紹,為落實《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文化部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啟動了“百姓戲曲館”建設,以普及推廣戲曲藝術。
“以文化共享工程豐富戲曲資源為基礎,建設‘百姓戲曲館’,鄉村群眾可以通過參加線上線下活動,欣賞經典戲曲劇目,了解戲曲資訊,感受戲曲文化,展示戲曲特長,參與戲曲互動。”顏芳說。
國家政策強力支持,戲曲傳承生態不斷改善
五年來,國家先后出臺《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和政策。為摸清戲曲家底,文化部開展了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為傳承戲曲經典,中宣部、文化部實施京劇像音像工程,“十三五”期間計劃錄制350部劇目,並研究啟動戲曲像音像工程。所有這些,為戲曲藝術的再次起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為破解劇本荒、人才荒這一戲曲傳承中的“老大難”問題,文化部近年來先后實施“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由老一代表演藝術家向青年演員傳授表演精粹﹔開展了“劇本扶持工程”,資助了近150部戲曲劇本創作。尤其是2016年啟動的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千人計劃”,計劃五年內培養1000名戲曲編劇、導演、作曲、舞美等專業人才。該計劃實施第一年就取得較大成果,編劇班學員創作的50余部大中小型劇目中,9部作品參加了文化部2016年“劇本扶持工程”,3部作品獲得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扶持,3部作品入選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和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8部作品入選各省扶持項目,12部新創劇目在各地首演。
五年來,戲曲傳承發展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創作更加活躍,演出日益繁榮。關注、熱愛戲曲藝術的觀眾越來越多,戲曲這個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再度唱響於中華大地。
(記者 韓業庭)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