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洪超
2017年08月11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沈陽華晨中華生產線。靳 軍攝
朝陽標準化廠房康泉醫藥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丹大快速鐵路。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必由之路。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推進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取得新進展,下決心振興遼寧工業,再創遼寧工業輝煌。
2016年以來,遼寧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去產能、保就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企業稅費、振興實體經濟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穩扎穩打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從長遠著手補齊各項短板,各項數據持續轉好。
去產能保就業
兩道題必須答
遼寧省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遼寧化解鋼鐵產能任務602萬噸,涉及全省3個市的18家企業,這一任務已於去年提前完成。
去產能之時,正值遼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節骨眼,不僅削減了年產值約200億元,還會帶來就業的壓力。“涉及去產能的鋼鐵大多都是民營企業,它們用工形式靈活,職工安置任務少,難點主要是3家煤企,阜新礦務集團、鐵法能源公司和沈陽煤業集團,需要安置職工3.2萬人。”遼寧省人社廳廳長楊忠林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遼寧已實現內部安置10104人,內退8368人,政策安置工傷7118人,解除勞動關系6025人。”
每天開班的新技能培訓,每周1次的專場招聘會,開發公益性崗位,低息貸款資助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化解過剩產能企業離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列入年底考核指標……政府和企業使出“十八般武藝”,讓去產能和穩就業這兩道必答題得了一個高分。
簡政放權降成本
企業真正享實惠
2016年,遼寧省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融資成本、生產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為重點,同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356項省級職權,放權力度位於全國前列,14個市都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局,省(中)直40個單位422項審批事項進入省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
遼寧還在全國率先實施“三証合一、一照三號”登記制度改革,啟動了“五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省政府出臺了《遼寧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實施方案》,並明確了責任分工。落實結構性減稅、普遍性降費政策,減少涉企各項稅費850多億元,取消、停征涉企收費、基金41項,降低涉企收費標準1100項。在省屬企業開展了降本增效專項工作,並納入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三項費用”同比下降5.1%。落實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降低企業用電成本37億元﹔推動工業電力直接交易,供電與企業交易量達到140億千瓦時,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18.6億元。遼寧在全國率先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改革試點,實現熱、電解耦運行。組織開展了首次雙邊交易和月度競價交易,直接交易電量135.7億千瓦時,用戶端累計受益7.5億元。
重塑發展格局
振興實體經濟
“目前中德裝備園共有項目近300個,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制造、工業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類。我們不是缺項目,而是挑項目,項目要進園必須符合園區定位,符合高端化要求。”中德裝備園管委會副主任李寶軍告訴記者。
“一五”期間,全國新建156個重點項目,僅遼寧就佔了24個。“可以說,遼寧的發展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新一輪振興發展,也要靠實體經濟。”遼寧省發改委負責人說。
記者從遼寧省統計局獲悉:一季度遼寧經濟運行平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32.5億元,同比增長1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574.7億元,同比增長2.4%,兩年來首次實現單季度正增長,遼寧正在分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帶來的紅利,同時更加堅定了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自信。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