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力布努爾·麥提尼牙孜近照。記者王英杰攝
上世紀50年代,我母親帕坦姆·艾裡木從庫車中學畢業就被推薦到阿克蘇文工團工作。那時的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生活,就是誰家的孩子結婚或過節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跳跳舞。當時雖然條件艱苦,但各族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還是很大,母親她們經常坐上拉道具的卡車去各縣市、農牧場演出,一場歌舞一場話劇連著演出十幾天,當地人非常熱情都不讓走。我們這些跟著父母演出的孩子都是吃百家飯,在道具箱裡長大的。我記得當時的演員非常樸素,除了上臺演出外從不涂脂抹粉,到我工作時我母親連個金耳環都沒有。但是,她們練功很勤奮,上海支邊來到我們團的藝術家們給她們帶來了規范的練聲、練功技法,使她們的業務水平提高很快。我們團的各民族孩子從小就天天在一起玩,感情非常好,我們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雙語,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我們都還相互走動,我們是一生的好朋友。
新疆的少數民族從小就能歌善舞,我也走上和母親一樣的職業道路。1986年我從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專業畢業,在阿克蘇塔裡木歌舞團任舞蹈演員。我們和前輩們一樣每年下鄉演出近百場,為農牧民送去歡樂。我先后去了不同的城市、鄉村,真切地感受到各地在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現在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室、體育場、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群眾自發地組織演出隊,各地涌現出許多文化能人,我們和文藝愛好者們有了交流和互動。有的村還組織時裝隊、賽辮子會、詩歌會和我們同臺演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隨著我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新疆歌舞被越來越多國家的朋友所喜歡。我們新疆的文藝團體出國演出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所在的阿克蘇塔裡木歌舞團1992年代表中國赴日本參加了中日文化交流訪演活動,在長達40多天的演出活動中,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務,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現在,新疆加快文化發展的步伐,不僅是推進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有力方式,維系各民族團結和諧的強大精神紐帶,滿足新疆各族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更是激發各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核心源泉。值得一提的是,我區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我作為參與者和一名普通觀眾,親歷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的成長和變化,看到了舞蹈節作為國家文化交流的精品品牌,在國際藝術交流舞臺上不斷發揮著新作用,看到了舞蹈節宣傳新疆,展示新疆的寶貴價值。如今,我兒子從北京藝術學校舞蹈專業畢業后,自願回來繼承我們的事業,向世界傳遞新疆的多元文化,向世界展示發展變化、美好和諧的新疆形象。(卡力布努爾·麥提尼牙孜口述 記者王英杰整理)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