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錦慧在交響音樂會上與學生合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孟錦慧和她的新疆學生在一起。圖片均由本人提供
上海外灘。資料圖
從喀什到上海,從部隊護士到女高音歌唱家,她憑借不懈努力一步步踏上夢想的舞臺﹔她受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熏陶,致力於為新疆而唱,為祖國而歌﹔她教書育人,桃李滿枝。她就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孟錦慧。
盡管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5年,但是孟錦慧仍然在做著和新疆民族音樂相關的事。她不僅在上海為新疆民歌做宣傳,在過去的十年間,她還多次把上海的學習成果帶回新疆。
“博大精深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讓祖國音樂文化呈現出一體多元特色。我們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讓更多的人演唱和喜愛。”孟錦慧說。
夢想植根於心
近日,一場學生音樂會將在上海音樂學院學術廳上演。臺上,學生們正在進行最后的彩排﹔臺下,孟錦慧耐心地給他們做著指導。
這場“上海音樂學院孟錦慧學生音樂會”是學生們的匯報演出。每個學期,學校都會安排這樣一場音樂會。
孟錦慧一邊糾正著學生們的呼吸、發聲,一邊檢查著服裝。她說,每一場音樂會都是一堂音樂課,任何時候都要全力以赴,因為這代表著她和學生們的形象和水平。
孟錦慧是喀什人,出生於喀什部隊大院。在她的記憶裡,那裡充滿童趣,那裡的維吾爾族音樂真的讓她著迷。記得小時候,一次有個同學的姐姐結婚,她受邀去參加婚禮,婚禮現場,歡快的手鼓、熱瓦普,成了她一生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1984年,孟錦慧進入南疆軍區通訊總站,成了一名通訊兵,開始活躍在部隊文藝舞臺。
兩年后,孟錦慧考取了當地軍醫學校就讀護理專業,畢業后成為駐烏某部后勤部一名護士。
那個時候,雖然她還不太懂什麼是音樂,但是,踏上舞臺高歌的夢想,卻像一粒種子種在她“心”裡,迫不及待地等著生根開花。每天隻要有時間,她就堅持聽磁帶,跟著歌星練唱。
1988年,她開始跟著新疆藝術學院聲樂教授李曉琴學習聲樂,接受正規訓練。這對於孟錦慧后來的音樂人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時,小姑娘對聲樂的酷愛和執著追求非常強烈,護士工作很繁重,但不管多忙她都要克服困難來上課。”回憶起孟錦慧求學過程,李曉琴至今記憶深刻。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孟錦慧進步非常快。在李曉琴教授的鼓勵下,孟錦慧報考了上海音樂學院。
1990年3月,上海音樂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美聲和民歌一共招9個學生,競爭非常激烈,最終,孟錦慧收到了錄取通知。
進入更高平臺后,孟錦慧的學習也更拼命了。大四的時候,她參加全國民歌精英大賽,獲得二等獎﹔大學畢業一年后,又參加了第七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獲得銀獎。
傾心培養新疆學生
蒙古族女孩特日格力是孟錦慧的學生。2010年,特日格力作為“新疆定向委培生”進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由於她聲樂基礎較薄弱,孟錦慧對她給予了很多關注和指導。
特日格力說,孟老師非常認真,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包括民樂的韻味,還有腔調。“比如《八月十五月兒明》這首歌曲,時長八分鐘多,在聲樂曲裡算是非常長的,光第一句,老師就教我反復練了很久,包括表情、手勢、身體動作,我后來把它當作了考研的一個曲目。現在,除了本民族歌曲,我還掌握了很多其他民族特色歌曲。”特日格力說。
在孟錦慧看來,面對不同民族、不同嗓音特點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聲樂苗子。她認為,首先要了解民族的特點,了解學生的性格,多鼓勵,放大優點,同時,還要多些耐心,調動上進心,點燃他們內心對音樂的熱愛和激情。
哈薩克族姑娘巴合提加瑪麗·加庫蘭與特日格力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友。她的嗓音條件非常好,尤其擅長花腔演唱。她說,孟老師跟學生的感情特別好,有的時候,她們像母女,有的時候,她們像姐妹、知心朋友和閨蜜,因為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大家很信任孟老師。
“一開始,老師非常肯定我,說我的音域很寬、條件很好,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勵。后來在學習中,她總是很耐心地在練聲和專業曲目上幫助我。”巴合提加瑪麗言語中對老師充滿感激。
讓巴合提加瑪麗最難忘記的,還是在上海求學的日子裡,孟老師對她的關懷。有一次,巴合提加瑪麗生病了,孟老師把錢塞給她,讓兩個同學陪著她去看病,不善言辭的巴合提加瑪麗把這一切都記在了心裡。
去年,巴合提加瑪麗參加了央視《爭奇斗艷冠軍歌手爭霸賽》,在金鐘獎選拔賽中順利入圍,再過一段時間,她將代表上海音樂學院參加金鐘獎比賽。她說,她要以最好的發揮回報孟老師。
孟錦慧說:“新疆學生共同的特點就是樸實淳厚,有著我們新疆人最美好的特質。以后,我希望他們在新疆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學生,把我的這個接力棒繼續傳遞下去。”
教書育人桃李滿枝
多年潛心教書育人,讓孟錦慧感到最為欣慰和驕傲的就是學生成長成才。現在,她的學生遍及國內外,其中許多成為各地藝術院校青年教師和文藝團體的獨唱演員。學生葉雯2005年本科畢業后,考入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聲樂系,2009年榮獲意大利圖蘭朵國際聲樂大賽一等獎,現為浙江音樂學院(籌)聲樂教師﹔學生黃雪琳2011年本科畢業赴維也納留學,2014年考入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特日格力今年本科畢業,以優異成績成為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分別在新疆和雲南的藝術院團擔任獨唱演員。學生托合塔爾現在是伊犁歌舞團男高音歌唱演員,演唱的歌曲《朋友》在當地廣為流傳,深受觀眾喜愛。
2013年10月1日,孟錦慧與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和學生共同舉辦了聲樂交響音樂會——孟錦慧師生音樂會,引發熱烈反響。歌曲《伊犁河的思念》作為音樂會開場曲目,把觀眾帶到了美麗的新疆、美麗的伊犁……音樂會上還表演了維吾爾族歌曲《亞魯》、哈薩克族民歌《哈薩克圓舞曲》、蒙古族歌曲《鴻雁》、民族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選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優秀作品。音樂會曲目豐富多彩,表演更是絢麗多姿。上海媒體爭相報道了音樂會實況,評價這場音樂會是“各民族同胞為祖國生日獻上的豐厚大禮”。
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
這些年,孟錦慧經常利用各種機會推介新疆與新疆民歌,立志要把新疆音樂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
孟錦慧至今記得,在上海市岳陽路的“大不同會館”,她和學生們舉辦了一場新疆民歌公益講座。
盡管那並不是一場正式演出,但孟錦慧和學生們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近一個月排練,讓他們對這場演出充滿期待,還夾雜著一絲緊張、興奮。
當孟錦慧以一曲維吾爾族民歌《亞魯》拉開講座序幕時,觀眾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講座結束,觀眾們站起身,表達對音樂的敬意,對他們的感謝。臺上,師生熱淚盈眶,抱作一團。
“你要在節奏上做這些動作,再來,開始!”孟錦慧走下臺與觀眾們互動,教他們跳《黑走馬》。那一刻,她堅守的,並不僅僅是一場演出,而是在新疆走過的歲月,還有對新疆刻骨銘心的情感。
孟錦慧說,這些年,她不僅在上海為新疆民歌做宣傳,還多次把上海的學習成果帶到新疆。
2008年,孟錦慧回到新疆,在新疆師范大學舉辦了個人音樂會。2009年底,她又參加了新疆教育學院音樂會,當時,她帶了13名老師和新疆的同行們交流。緊接著,2010年10月,孟錦慧又帶領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歌唱家及鋼琴家來伊犁舉辦音樂會,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伊犁的音樂愛好者和觀眾朋友們激動地說,聽這麼高水平的音樂會,真是太享受了!按照計劃,孟錦慧還將在明年7月與學生一起在伊犁舉辦巡回演出。
孟錦慧說,新疆民族音樂要發展,就需要多一些“請進來”“走出去”。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個橋梁,她就是那其中的一個橋梁,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
孟錦慧的丈夫是恢復高考后第一批從新疆考到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同樣的成長背景和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現在,他們的女兒也立志於從事音樂事業,表示要像媽媽那樣傳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作為教師的孟錦慧是沒有暑假的,因為每年夏季都是上海的演出季,上海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觀眾喜愛民族歌曲,孟錦慧和她的學生們便會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為的是給觀眾帶來更美的藝術享受。
“新疆樂曲大都是用手鼓、熱瓦普、冬不拉這些少數民族樂器來演奏的,如果用交響樂的形式演奏新疆樂曲,就能更廣泛地傳播。”孟錦慧認為,新疆民族音樂文化不應僅僅局限在新疆本地,更應傳到
全國乃至世界,讓更多的人通過新疆歌曲來認識、了解新疆,走進新疆。(記者/趙西婭)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