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全面展示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天山網策劃推出大型全媒體、多語種主題報道《“禮”贊60年·故事中的炫變》,從衣、食、住、行、就業、教育、醫療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角度出發,通過講述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安居富民房、內高班、高鐵開通、雙語教育等10個主題故事,展示60年來,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的大變化,獻禮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天然氣利民工程讓南疆民眾進入“藍金時代”》為系列報道第一篇。
拜城縣一戶居民家庭用上天然氣。
天山網訊(記者龐雪芳報道)“用上天然氣這五年來,村裡一百多個巴郎子娶回了外村的姑娘……” 洛浦縣洛浦鎮布拉克曲凱村村支書吾吉尼亞孜·吐爾遜一臉得意的說。
“山裡的日子太苦了,住的是石頭房,燒水做飯全靠燒牛糞。那時我還小,放牧時腳凍得受不了,就把腳插進熱乎乎的牛糞裡取暖。現在搬進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氣,再也不用燒牛糞做飯了。”烏恰縣黑孜葦鄉康西維爾村柯爾克孜族牧民居來提·庫爾班感慨的說……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塔裡木油氣事業的發展,“氣化南疆”工程提上議事日程。根據中石油的部署,按照“長遠規劃、逐步實施”的思路,塔裡木油田堅持不懈地推進“氣化南疆”工程。1998年6月,塔裡木油田建成輪南到庫爾勒市輸氣管道,1999年10月正式向庫爾勒市管輸天然氣,“氣化南疆”工程由此拉開序幕。2004年,塔裡木油田共投入10多億元開發中小氣田,建設輸氣管線,向周邊縣市供氣,讓當地百姓用上清潔的天然氣,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到2009年底,塔裡木油田已經向南疆五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州、阿克蘇地區、巴州)依托條件較好的25個縣(市)供氣(其中喀什地區、克州、和田地區南疆三地州有12個縣(市)實現供氣),2009年供氣量達到8.7億立方米。
工作人員正在安裝天然氣管道。
用上天然氣,再也不用燒牛糞做飯了
搬進新居,用上盼望已久的天然氣,柯爾克孜族牧民居來提·庫爾班興奮不已:“我從游牧生活一下子就跨入了新時代”。
四月初的帕米爾高原依然是冷風颼颼,烏恰縣黑孜葦鄉康西維爾村152戶牧民的新家卻溫暖如春。
居來提清楚記得,去年春天他和152戶牧民,搬進了由常州援建的牧民新村。起初,天然氣對他來說很陌生,心裡總覺得能燃燒的“氣”不可靠。后來,用上干淨的燃氣爐灶后,他就喜歡上了這股福氣。
“手壓閥門,輕輕一摁一轉,小火苗就出來了,多像藍色的花朵。”每當家裡來了客人,居來提的妻子不厭其煩地向賓客展示家裡“必游景點”,在她看來,那藍藍的小火苗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村裡距阿克莫木氣田6.6公裡,兩年前塔西南公司投入430萬元,從氣田接了一條輸氣管道,把天然氣通到了家家戶戶。有了天然氣,男人把家交給女人打工去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024元,今年要增收1000元。”村支部書記馬塔依·卡德爾說。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經國家發改委批準,中石油進一步加快推進氣化南疆進程。
2010年7月14日,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喀什舉行開工儀式。工程將集中利用三年時間修建新的輸氣管道,向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州)以及途經的阿克蘇地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團場還未氣化的縣市及團場供氣,向已經實現供氣的縣市擴大供氣。
2013年7月,工程總投資62億元的環塔裡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成投運,長度2424公裡,日均供氣量170萬立方米,冬季每天最高達300萬立方米,共新增氣化12個縣(市)、20個農牧團場,並向已氣化的縣市增加供氣量。這樣,南疆三地州24個縣(市)都可以實現氣化(偏遠的阿合奇縣、烏什縣、阿瓦提縣、塔什庫爾干縣后期建管線或供應CNG)。工程建成后,與塔裡木油田先期建成的供氣管網連通,形成環塔裡木盆地天然氣主干管網,使五地州全部縣市逐步用上天然氣,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目前,已建成環塔裡木盆地的天然氣主管網,南疆三地州和阿克蘇地區、巴州42個縣市、20個農牧團場實現氣化,400萬百姓受益,已累計供氣200億立方米。
工作人員前往居民家安裝天然氣。
用上天然氣,結束煙熏火燎的柴煤時代
2010年,中央決定舉全國之力對口支援新疆后,中石油提出“產業大扶貧”的理念,啟動建設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讓資源地各族群眾得到實惠。自治區將其作為促進新疆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重大決策部署、調整南疆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
2013年7月30日,投資64億元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成投產,形成了環塔裡木盆地2424公裡長的天然氣管網,惠及南疆五地州75%的城鎮、400多萬人口。
“以前煤燒火做飯取暖,家裡熏得黑糊糊,渾身都是煤煙味。現在家裡有了天然氣,房子干淨了,還能隨時洗個熱水澡。”說起新生活,帕提古麗·米吉提滿臉笑容。
被譽為“絲路明珠”的喀什老城區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2008年的老城區房屋改造中,喀什首先啟動天然氣入戶工程,帕提古麗一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氣。
喀什地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崔文生介紹,截止到2014年底,喀什地區天然氣用戶超過80萬戶,城市用戶普及率達到90%以上。
說起天然氣利民工程的好處,洛浦縣洛浦鎮布拉克曲凱村農民阿布都瓦格·依明感受最深:“我們用上了全國最便宜的氣,1立方不到1塊錢。一年下來做飯和取暖,2000塊錢就足夠了。”
從塔裡木盆地東北部的庫爾勒,到南部的和田、墨玉、洛浦,再繞到西部的喀什、阿圖什,折回到阿克蘇……被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主管道串起來的南疆五地州,從“煙熏火燎的柴煤時代”,進入了天然氣的“藍金時代”。
和田洛浦縣城南入口矗立著一座高2.5米的褚紅色石碑,上面鐫刻著一首《洛浦感恩賦》——“輝煌鑄就戊子年,油地幫扶氣入縣。央企風范民領略,柴氣換代暖人間。”
用上天然氣,山川更秀美 城市更舒心
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的實施,環塔裡木盆地沿線城市用清潔能源代替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使用的煤氣、煤炭和柴火,以氣代油、以氣發電和城市“氣化”工程,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生活質量,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
南疆三地州是新疆經濟欠發達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貧困縣約佔南疆全部縣市的一半。長期以來,南疆群眾做飯、取暖以燒柴為主,每年燒掉的林木達幾十萬噸。由於常年砍伐胡楊、紅柳等荒漠林木,造成當地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更趨惡化。在當地流傳這樣的順口溜: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要補。
在和田洛浦縣,一進城迎面就是高聳的功德碑,朱紅色的大理石碑上刻著一首詩:輝煌鑄就戍子年,油地幫扶氣入縣﹔央企風范民領略,柴氣換代暖人間。洛浦是和田地區最早用上天然氣的縣之一,小縣城實現了燃鍋爐供暖后,生態面貌變了樣。3年前,洛浦縣拜什托格拉克鄉還是沙包連著沙包的荒漠,如今已建成10萬畝生態園。一眼望去,郁郁蔥蔥的園區裡,生長著色塊分明的特色林果、生態胡楊、紅柳大蕓等沙生植物。
“過去嘛燒柴火,近處的紅柳砍光了,就趕著毛驢車去更遠的地方,拉一車柴來回要好幾天。現在嘛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氣,不砍柴了多種樹,給子孫留下一片綠色!”70歲的努爾買買提·吾吉揮動坎土曼干得歡。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實施后,和田地區天然氣入戶每年以萬余戶的速度增加,今年將突破10萬戶,燃氣汽車達2萬輛。按一輛車每天降低成本80元計算,一年所有“油改氣”車可增收5.8億元。
而在祖國最西端克州烏恰縣一片整齊高聳的安居房——阿依不拉克新村內,已經年近7旬的阿不都熱合曼·卡德爾說起自己親歷的變化,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過去我們住的是氈房,燒的是牛羊糞。現在我們住上樓房,看上了大彩電,用上了天然氣。”
十年前,南疆重鎮喀什市居民炊事、取暖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以柴草、煤碳為主。每天早起,柴草、煤碳燃燒后排放的煙塵飄浮的半空中,遮雲蔽日,到了冬季更是嚴重。而如今的喀什已是炊煙清淡,藍天罩頂。即使是冬季,也不見了霧靄沉沉的天氣。而這一切,天然氣的使用功不可沒。
天然氣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喀什人的生活習慣,更改善了喀什人的生存環境。據測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供應的天然氣可替代120余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由於燒柴的少了,野生林木得到很好的保護,生態平衡向著自然、原始的方向轉變,山川更秀美,城市更舒心,區域生態保護水平得到提升。
據喀什地區相關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這一地區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期間的2.94%提高到4.02%,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4.9%提高到23.5%。
天然氣的廣泛使用,不僅改善了民生,還改變了南疆五地州的經濟發展環境。
早在1983年,喀什地區的澤普縣就充分利用柯克亞作業區的油氣資源啟動了煉油、化肥、液化氣為主的“三項工程”建設,在南疆率先搞起了煉化產業,至今對南疆三地州的工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借助塔裡木盆地豐富的油氣資源,南疆五地州把油氣產品深加工作為招商引資和加快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號工程”來抓,不僅依托油氣資源建起了塔裡木大化肥項目,還相繼促成美克化工、雅戈爾織布、遠東陶瓷、勝利石油和西部瑞普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入駐,油氣化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一體化的油氣深加工產業鏈正在完善,為南疆經濟實力提升帶來新的動力。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