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這一代的夢
中國夢,我們的夢
自去年歲末至今,一個短語,一個凝聚了廣泛共識、孕育著無限希望的短語,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吟哦傳唱——“中國夢”,我們的夢。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們說的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也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的一種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薄@是黨的十八之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中國夢”內涵的精辟概括,也是執政黨在新的發展時期擲地有聲的承諾。
“走過‘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跨越‘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中國夢’正指引當代中國向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邁進?!薄@是主流媒體和知識階層向“中國夢”的致敬,也是他們對這一光榮夢想的激情展望。
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則沿著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敘述的路徑,從日常經驗和倫理現實出發,訴說、闡釋著屬於自己的“中國夢”。從“美麗中國”到生態文明,從公平正義到科學發展,這些十八大報告中頻頻出現的詞匯,在“中國夢”的燭照下,演繹成民眾對於新生活實實在在的期盼、渴望與夢想。
“中國夢”,起於廟堂,又興於民間﹔“中國夢”,肇成於觀念的革新,更將促成現實的改變。而對於出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我們來說,理解並踐行構筑於十八大精神基礎之上的“中國夢”,將是一個窗口與起點:從這裡,我們讀懂青春中國,沿著這一路經,我們用個人的步履丈量並書寫著中國的青春。
如何有夢,緣何暢想?
任何一種理論的建構,都不是孤立的,它可以上溯,也可以延展,它有未來的前景,更基於歷史的縱深。而歷史,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似乎是過於豐富、深沉和費解了。
的確,比起前輩,我們沒有經歷過血火交織的革命歲月,也不曾體驗到青春放逐於北大荒或青紗帳的沉重。何其遺憾,我們對於歷史的理解總因時間的隔膜而略顯生疏﹔又何其有幸,歷史之於我們的意義,已在百年中國夢想前行的經驗積累中放大、生成。
於是我們看到,從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首倡“中國夢”,這一系列重大理論表述的背后,有著一個從歷史延伸至今的文本序列和精神譜系。
從《共產黨宣言》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文獻,都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最終指向。正如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學,是現代性思潮發軔之初,極富理論張力的表述,尤其是閃爍著青年馬克思思想智慧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更是洋溢著人的美學和倫理學精神,並以此反抗機械的工業生產和片面經濟發展對感性的人的壓抑。遺憾的是,由於復雜的歷史文化糾葛,在一段時期裡,這一青年馬克思敏感的時代洞見和智慧閃光被簡單地遮蔽了﹔令人欣慰的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的講話精神,特別是有關“中國夢”的表述中,我們再一次確証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肇建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層的理論命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追求富於生態文明成果的美麗中國,力倡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中國之夢!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中國夢”的提出,不正是我們對於青年馬克思哲學思考的深沉致敬麼?這樣的致敬,也就賦予了“中國夢”感性表述之下的理性內蘊。
也就是說,“中國夢”不是浮夸的浪漫主義幻想,而是審慎歷史思考基礎之上的現實奮斗目標。自晚清變局以來,美夢與山河齊齊破碎,富強和自由雙雙隱匿,但百年中國,與炮聲共鳴的卻是理想主義的吶喊,和風雨同淋漓的,乃是救亡與啟蒙的鮮血。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從厚厚的歷史塵埃中挺起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頭,重走先輩的長征,重溫先輩的偉大夢想。而我們所夢的,斷斷不只是物質豐盛,更希望心靈充盈,也不隻夢想國力之強盛,更希望國民之幸福。
中國夢,就在這樣宏大深沉的哲學和歷史背景中展開了,但對於我們青年一代而言,更為緊迫的問題將是,夢想如此高蹈,我們如何踐行?
兩歧間的奮進
有外媒在對十八大報告的分析中指出,報告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 “堅持”。全篇報告,110次強調了“堅持”,從這一務實風格的修辭表述中可見,再美好的圖景,再絢麗的“中國夢”,最終都將扎根於現實,系命運於踐行。
按照我的理解,黨的十八報告中所倡導的“堅持”至少包含了兩層內蘊:一是對信念、信仰和夢想的堅守﹔二是在具體現實環境中永葆堅韌的毅力與本色。
一頭是理想,是“中國夢”的宏偉規劃,思之令人神往﹔另一頭是現實,是瑣碎細節的不完美呈現。大轉型時期的社會交織著復雜的圖景,“中國夢”和發展現實之間,更存在著兩歧甚至多層次的具體落差。
身處其間的我們這一代青年,也由此常被人冠以脆弱和迷茫的標簽。不是沒有這樣的質疑,我們孱弱的心靈無法承載“中國夢”巨大的精神重量﹔也不是沒有這樣的頹喪,那有關青春理想的吶喊,最終將吞沒於日常生活的喧囂。但我總覺得,一味高喊宏大口號固讓人感到空洞,普遍的告別崇高、拒絕理想卻也總失之於輕??!從美麗中國、科學發展、生態文明這些十八大報告的理論中抽身,回到具體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中國夢”,如何以理論之光,燭照我們生活之樹長青。
有關這一思考,我們可以給出太多具體的答案,而作為一名中信的青年員工,我特別想談到的是十八大報告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義中的一點:敬業。
是什麼,把作為個體存在的我們,和“中國夢”聯系到了一起,又或者,銜接起個人奮斗和社會理想的平臺在哪裡?是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是中信,這個承載了我們青春夢想的舞臺!
通過這一舞臺,我們將每一滴汗水、每一次付出都融進了我們身處的金融行業,而諸多中信青年員工的集體努力,最終將為這個行業的快速成長與發展推波助力。誰說十八大報告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離我們有千裡之遙,經濟發展的巨木不就在我們所從事每一單業務中落地生根、茁壯成長麼?又誰說,“中國夢”裡的富強,只是一個抽象的描述,它不正具象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中信員工堅持為單位所貢獻的一點一滴、一日一事之中麼?
明乎於此,年輕的我們,就無需為中國夢的落實艱難而徒生惆悵﹔明乎於此,我們的青春就該在日常工作中全力以赴,與年輕的中信,與青春中國的澎湃血脈緊密聯系在一起﹔明乎於此,敬業之“業”,就不僅僅是業精於熟的技能之業,更是體認個人價值的事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據於此“業”,個體對時代的承擔,更源於此“業”。
也就是說,我們的堅持,那年輕一代對於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奮斗目標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有關“中國夢”表述的執著追求,將以另一種更為持久的方式蟄伏於平凡的工作中了:那對於每一個工作細節堅持不懈的完善,那對於日常生活中庸俗氣息的堅韌抵抗,那對於中信發展堅定不變的文化認同……
誰說我們沒有夢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為青年馬克思所思考,並在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中國夢”中被不斷重申、拓展和豐富的時代命題,正是我們青年一代對於青春中國的共同展望!又是誰說,我們的夢是易碎的?或許我們的確不善於宏大敘事的抒情,但卻能以更加平和的堅韌之力,在理想與現實的兩歧間選擇奮進!那為我們的夢所代言的,是踏實工作中的沉默,是平凡的堅守﹔那為我們所敬重和仰望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業,更是歷史累積深處,那為廣大先輩所盡力奮爭過的一黨一國之偉業,一個時代賦予一代青年之使命召喚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