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城鎮化發展需要服務業的支持推動

 政策研究室 梁一雷
2013年07月30日16: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中國城鎮化發展需要服務業的支持推動

當前,中央對城鎮化的發展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這些都說明,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歷史性任務,將為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城鎮化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邏輯在於:一方面,城鎮化之后,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轉移,農村產業化生產得到促進,農民收入得到提高,城鄉收入差距得以減小。從這個意義上說,城鎮化是 “三農”問題的真正解決之道﹔另一方面,城鎮化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增長點,對於擴大內需、刺激投資有很強的效果,並且這個經濟增長點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初期城鎮化的動力是工業化,但是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加深,服務業逐漸取代工業成為城鎮化進程的產業基礎。由於自身特點,服務業具有工業所不及的資源消耗少,污染小,產出投入比高等優點,很適合作為中國城鎮化新的動力。李克強總理曾經指出“我們將面向市場需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尤其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因此,研究城鎮化與服務業的關系就顯得很必要了,可以為以促進服務業發展來拉動城鎮化的政策建議提供理論支持。

一、城鎮化和服務業的關系

(一)城鎮化與服務業動態聯系

錢納裡(Chenery)(1979)、陳甬軍(2008)、郭克莎(2002)等人研究表明,城鎮化與服務業動態聯系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以城鎮化與服務業都是分工的結果為基礎的共同演進路徑,第二個是產業升級理論下的城鎮化的產業基礎變化。

(二)城鎮化與服務業的因果關系

對於中國的城鎮化和服務業的因果關系,學者們存在爭議。辜勝祖(1991)等指出充分發揮服務業的潛力將促進城鎮化的發展。楊宜勇(2005)等認為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相互促進,但是二者長期關系應該是以服務業發展和就業的增加先於城鎮化率上升和農業人口的轉移為主要趨勢。而江小娟(2004)等人認為城鎮化對服務業發展的正向作用非常明顯,尤其表現在城鎮化對服務業就業的影響。

(三)服務業內部結構與城鎮化

陳甬軍等(2009)的研究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同城鎮化階段,服務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服務業是不同的,如果兩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那麼可以利用這個規律,在不同城鎮化時期大力發展不同的服務業,或者反過來利用這個規律,為了令城鎮化跨越某個階段,積極發展某一種特定服務業,為跨越做好產業方面的準備,促進跨越成功實現。

二、中國服務業對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影響

城鎮化初期的動力是工業化,隨著城鎮化程度加深,服務業才漸漸成為產業基礎。那麼,以中國目前發展水平(1978年城鎮化率約是18%,服務業就業比重約為12%,產值比重為約24%﹔2011年城鎮化率約為51.27%,服務業就業比重約為35.7%,產值比重約為43.4%),談服務業與城鎮化存在重要相關關系是不是為時尚早呢?本文認為不是,理由如下:

第一,國際經驗。1978年-2011年是中國城鎮化由初期到中前期的階段(從18%到51.27%),處於相同階段的其他國家發展有什麼特點?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城鎮化的國家,城鎮化初期,服務業產值比重與就業比重就比較高(城鎮化率26%的時候,服務業就業比重約為34%,產值比重約為44%),因此在中前期,工業化增長要明顯快與服務業,可以比較明顯看出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的趨勢,但是,英國服務業的產值比重與就業比重一直大於工業。美國與英國情況類似。

新興經濟國家服務業吸收就業對城鎮化作用比發達國家更為明顯:巴西在城鎮化率從31%到46%的階段,服務業就業比重增長約12個百分點(從26%到38%),而工業就業比重增長僅為4個百分點(從14%到18%)﹔韓國在城鎮化率從28%到41%的階段,服務業就業比重增長約18個百分比(從14%到32%),而工業就業比重增長約12個百分比(從5%到17%[ 本段的數據來源為:黃少軍著,《服務業與經濟增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王章輝著,《歐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城鎮化》,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吳紅英著,《巴西現代化進程透視》,時事出版社,2001﹔汪斌,《東亞工業化浪潮中的產業結構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這至少說明,在城鎮化的中前期,服務業已經可以至少顯現出不弱於工業的吸納就業的能力。

第二,中國不同產業吸收勞動力能力的差異。中國城鎮化的關鍵在於非農化,非農化的關鍵在於行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1981年以來第二產業和服務業就業增長彈性[ 就業增長彈性是就業增長的百分比與GDP增長百分比的比,表示吸收就業的能力。],可見服務業就業增長彈性一直大於第二產業,說明服務業吸收就業的能力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由此可以推斷,服務業吸收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也將大於第二產業,對於城鎮化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據統計[ 數據來源:江小娟、裴長洪主編,《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No.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998年以后,中國非農產業中就業增長幾乎全部來自於服務業。因此可見,服務業對中國現實而言已經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第三,中國城鎮化目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土地城鎮化要顯著快於人口城鎮化。按照理論來說,城市用地和農村用地規模的均衡是對兩者投資邊際效益相等,因為農村用地單位投資效益要遠遠低於城市投資用地,所以一般情況下,城市用地面積要顯著少於農村用地。服務業發展對於土地等資源的需求明顯小於第二產業,

三、城鎮化不同階段與服務業結構變化

根據城鎮化的國際經驗,在城鎮化不同的階段,支撐城鎮化服務業結構是發生變化的,在城鎮化中期以前,尤其是城鎮化尚處於30%左右的初期時,工業還是城鎮化重要的動力,並且工業還處於粗放型發展的階段,這時候對服務業的需求主要是對交通運輸、倉儲批發的需求,因此流通服務業是推動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當城鎮化跨越中期的時候(城鎮化率為50%左右),工業發展的自身需求發生了變化,粗放型發展模式被逐步拋棄,企業需要提供附加值高的產品才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他們需要高新技術和人力資本來支撐,另一方面他們有很強烈的融資願望,因此他們對獵頭行業、金融、法律等生產者服務業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時,社會服務業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

在城鎮化中后期(城鎮化率50%-70%),社會服務業和生產者服務業的影響進一步遞增。在城鎮化進入高級發展階段(城鎮化率>70%),城鎮化的動力主要來自生產者服務業的增長。因為城鎮化水平達到高級階段的地區,服務業是最重要的產業,整個地區就像一個大規模的綜合服務中心,為所在區域提供各種服務,尤其是商貿、金融和各種咨詢類服務。以美國紐約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紐約城鎮化率和服務業就業比重均超過80%,生產者服務業就業佔總就業的比例超過15%[ 數據來源:絲奇雅·沙森著,劉書涵譯,《全球城市 紐約 倫敦 東京》,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北京2004年,城鎮化率達到83%,生產者服務業就業比重達到了16%[ 數據來源,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5。]。

四、政策建議

理論和實踐都証明城鎮化和服務業相互關系的重要紐帶之一是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

首先,通過促進服務業發展來促進城鎮化水平提高是可行的,而且隨著產業結構演進,取得的效果將越來越顯著。再者,對於面臨要進入城鎮化中期階段和高級階段的地區,可以加快發展生產者服務業,對於還在城鎮化初期的地區,不要過分關注社會服務業,同時要盡快打破流通服務業中的國有壟斷,扭轉其扭曲的價格、吸收就業的機制,發揮其對城鎮化水平比較低的地區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吸收的基礎作用。要積極打破抑制城鎮化和服務業聯系機制的制度障礙,尤其是戶籍制度,以用經濟來源區分城市與農村居民身份逐漸取代用戶籍區分二者身份,這也可以解決社會服務業吸收就業卻降低城鎮化率的問題。最后,各省級區域可以根據自身面臨的城鎮化跨越任務,對特定的服務業給予政策支持。

還有一點要補充,不同服務業對於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生產者服務業類似於知識密集型行業,對於勞動力進入的門檻最高,所以在農村剩余勞動力中,主要是農村生源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后進入該產業。而大部分屬於流通服務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個人服務業的行業門檻就比較低,具備吸收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當然流通服務業中的國有壟斷讓這個產業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現階段的城鎮化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強調大力發展生產者服務業,而不重視傳統服務業[ 傳統服務業是相對現代服務業而言的,傳統服務業指餐飲、住宿等這些歷史悠久的行業,而現代服務業是指金融、信息、保險以及旅游等新興行業。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傳統服務業,又要發展旅游、信息、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盷吸收就業的能力。當然,政府和社會應該增加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訓,以提高他們職業素質。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高雷)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