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中國氣象局

關於氣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若干思考

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與規劃室副主任  朱玉潔
2013年07月30日15: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關於氣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 若干思考

黨的十八大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並首次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強調“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氣象事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光榮使命,更標志著氣象事業正進入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牽涉國家社會各個層面,事關每一個公民,需要社會每一個部門出謀劃策、攻堅克難。圍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確保我國生態安全三大問題,氣象部門應找準工作切入點,切實發揮出氣象工作的基礎性科技保障作用。

一、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和重點任務

建設生態文明,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創造性地回答怎樣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本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二、氣象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是為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氣象工作作為中國政府整體工作的一部分,承擔著氣象預測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等職能,在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中發揮著基礎性科技保障作用。

首先,氣候資源是生態環境資源的根本,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風能、太陽能、空中雲水等氣候資源,是推動經濟發展由不顧資源環境代價向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轉變,有效緩資源約束趨緊的重要途徑。(針對資源約束趨緊)

其次,大氣環境污染是生態環境污染的核心內容,切實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開展主體功能區氣象評估與服務,建立溫室氣體的動態評估、盤查和防控業務,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評估水平,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減輕生態環境污染的基本要求。(針對環境污染嚴重)

第三,氣候承載力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前提,氣候容量決定了資源環境容量,影響和決定著生態系統安全。開展全國氣候系統承載能力分析評估、氣候可行性論証工作,強化國土空間開發氣候可行性規劃,實施氣象生態修復工程,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和水平,是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迫切需要。(針對生態系統退化)

綜上,氣候推動人類進化,氣候孕育人類文明,氣候改變生態環境,氣候文明影響生態文明。氣象概念、知識、學科、文化,自產生以來,便與經濟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與生態文明緊密相連。氣象工作發揮著保障經濟發展,安全運行的作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氣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

總體定位:氣候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適宜的氣候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氣候文明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氣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處於前沿哨口的突出戰略地位,發揮著基礎性科技保障作用。

具體而言,首先,氣象防災減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生態安全、有效防范環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其次,中國特色公共氣象服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民生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保障﹔第三,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求,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障全球生態安全的先鋒﹔第四,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氣候可行性論証工作是服務主體功能區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先行隊﹔第五,科學合理的氣候區劃與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的必然選擇,是維護代際公平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要要求﹔最后,象法律法規和公眾氣象科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素,有利於促進全社會真正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四、氣象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與重點領域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為主線,面向建設美麗中國的總目標,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求,調整深化氣象事業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全方位、多領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構建生態文明氣象綜合保障體系,實現天氣氣候要素監測預警向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延伸,實現由天氣氣候災害監測預警為主向天氣氣候風險管理轉變,實現由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向氣候科學資源管理轉變,在氣候背景上減緩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氣候資源管理與保護體制基本理順,為“天藍、地綠、水淨” 的美好願景提供基礎性科技保障能力穩步增強,氣候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發展目標

著力構建由“五系統”組成的生態文明氣象綜合保障體系。一是生態環境氣象科研業務系統,二是生態安全氣象災害防御系統,三是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系統,四是應對氣候變化防控系統,五是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法律法規保障系統。

(三)重點領域

一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主體功能區建設氣象評估與服務,溫室氣體的動態評估、盤查和防控,氣候可行性論証等。

二是資源節約和合理開發利用領域:重點推動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包括氣候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分析評估業務﹔精細化氣候資源區劃﹔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農業氣候資源的利用,空中雲水資源以及各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水、電等)專業氣象服務等。

三是生態環境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生態系統氣象監測、預測和評估業務,霧、霾、沙塵暴(PM2.5,PM1﹔低能見度)預報﹔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質量預報﹔突發大氣污染事件應急保障﹔光化學煙霧(臭氧)預報﹔核泄漏及有毒(害)氣體泄漏的擴散預報等。

四是服務人民健康宜居生活領域:精細化的公眾氣象服務、與人體健康和醫療關系密切的紫外線強度、花粉濃度、人體舒適度、疾病的發生和流行等氣象預報服務。

五是保障生態安全領域:重點是加強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防御。當前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突出做好暴雨、洪澇、干旱、高溫、低溫等的監測預測。

六是建立完善的生態制度領域:加強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立法。

五、主要建議

首先,要深化認識,準確把握定位,切實履行職責,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氣象力量﹔其次,要拓展形成氣象事業發展的新理念,實現從“三氣象”到“四氣象”的轉變(“生態氣象”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發展理念。它有別於傳統“農業氣象”下的“生態氣象”理念,指氣象從發展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第三,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堅持服務和防控並重的發展戰略﹔第四,要拓展形成氣象事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業務新布局,工作重點向突出生態環境氣象業務轉變,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氣象綜合保障體系﹔第五,要進一步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氣候可行性論作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來推進﹔第六,要更加注重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科學管理的法制框架(研制氣象生態文明考核指標﹔將氣候容量/氣候承載力、氣象災害佔GDP的比重、由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全年藍天日數等生態氣象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最后,要加大科普宣傳,創造公眾參與的機會。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高雷)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