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欧美,久久精品一级免费视频,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國務院研究室

“不變”與“變”

——對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三個重要判斷的認識和理解
李偉  國務院研究室信息司主任科員
2013年07月30日15: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不變”與“變”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其中的三個“仍”字,蘊含著我們黨對當前形勢和長遠任務“變”與“不變”的深刻理解,落腳點是“不變”,但同時隱藏著“變”的成分,極具辯証色彩,內涵十分豐富。

一、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基本國情的“不變”與“變”

——不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的再認識,作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論斷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十二大報告強調“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十三大報告系統論述、深刻闡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此后,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重申和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尚未完成,總體上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仍很不平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仍較靠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具體形式中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和經濟基礎變化要求的方面。總體而言,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不發達的狀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依然明顯。

——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當前的階段性特征概括來講,就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表現出新的“不發達”的特點,其中新的“不發達”特點主要體現為“五個更加”:經濟方面,結構性矛盾、深層次問題、體制性障礙更加凸顯﹔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文化方面,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和多元﹔社會方面,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涉及范圍與領域更加廣泛﹔生態環境方面,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更加突出。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既要對所處方位的“不變”保持高度清醒,也要對階段性特征的“變”保持高度自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二、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不變”與“變”

——不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重要戰略機遇期”,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來的,時間跨度是指21世紀的頭20年,判斷依據是“國內建設成就巨大,國際與周邊環境總體有利”。過去幾年裡,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都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總體來說,“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依據依然存在。首先,國內建設成就更加巨大。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經濟繼續發展,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更加牢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經驗繼續豐富,宏觀調控體系更加完善﹔民生繼續改善,民氣更加提振。其次,國際與周邊環境總體上依然有利。理由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沒有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沒有變。綜上,我國處於可以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

——變: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變化。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現象更加紛繁,但一些戰略性、趨勢性的新特征也更加明顯。從國際環境來看,可以概括為三個“更多”:第一,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市場需求成為全球稀缺的資源﹔同時,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幅度加大,我國深化國際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有利因素更多。第二,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升溫,冷戰思維抬頭,經濟問題政治化現象突出,大國關系進入全方位角力的新階段﹔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日益增強,全球治理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我國進一步提高國際地位、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有利因素更多。第三,資源環境、糧食安全問題突出,能源供求關系格局出現新變化﹔同時,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產業升級蓄勢待發,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利因素更多。從國內環境來看,突出表現為五個“期”:改革進入破除體制障礙、努力創造新動力的攻堅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提高質量效益、主動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的關鍵期﹔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重組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新優勢的戰略調整期﹔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入融合協調、努力挖掘發展潛力的深入發展期﹔城鄉區域發展進入強調平衡、積極拓展發展空間的持續實施期。

這些新特征,既孕育著巨大機遇和潛力,也隱含著嚴峻風險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努力使機遇和潛力變成現實,使風險和挑戰化為動力,從而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三、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心任務的“不變”與“變”

——不變: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沒有變。從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到2002年十六大報告提出“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2012年十八大報告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發展是硬道理”這一戰略思想,一直沒有動搖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能發生歷史性巨變,近些年我們之所以能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抗擊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堅持了“發展是硬道理”這一戰略思想。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都沒有變,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們的中心任務也不能變,必須繼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絕不能有絲毫動搖。

——變:發展格局與發展要求發生變化。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日趨完善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強調“兩手抓”。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並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設的“三位一體”。在2005年2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同志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完整概念,並將三位一體豐富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總體布局,四位一體繼續豐富為五位一體。

二是對發展的認識和要求更加深化。首先,十八大報告進一步闡明了科學發展這一本質要求,明確提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四個“更加自覺”,即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其次,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要求,提出“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和“五個更多”。一條是站穩“立足點”,即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一條是把握“著力點”,即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這可以理解為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手段。一條是把握“關鍵點”,即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圍繞主題主線的新要求,把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高到新水平,努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綜合三大判斷來看,可以發現他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圍繞的中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判斷的對象是所處方位、面臨環境和中心任務。三者之間有著前后貫通的內在邏輯聯系。正確把握我國所處方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準確判斷我們面臨的環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前提﹔明確指明中心任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敗關鍵。

最后,具體到個人工作,作為一名國務院研究室的工作人員,在起草文稿、調查研究的工作中,一是要清醒自覺、堅定不移地謹記和堅守“不變”,確保方向不走偏,二是要與時俱進、冷靜客觀地研究和分析各種“變”,確保思想不落伍,在“不變”與“變”的辯証交替之間,更好地服好務、寫好文、辦好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高雷)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