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持續激發就業服務能量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十七次提到“就業”一詞,特別指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增強就業穩定性”、“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這些論述,站在時代全局和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指明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方向。目前,我們已面臨全國累計近700萬畢業生亟待就業的巨大壓力,努力增強畢業生就業服務的正能量,把握好提升創造性的四個著力點,既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內在要求,也是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質量的題中應有之意。
一、適應發展變化,增強創造活力
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別是經濟結構劇烈調整、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跨越式傳播的今天,各種現代資訊、信息、科技、時尚等元素更加廣泛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隻有積極加強與外部新興事物的交流對話,激活思想,才能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適應發展變化,就要主動與世界互動。知識經濟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城市LED、信息共享雲平臺、移動電視已廣泛被現代人接受,我們的就業信息搜集、輿論宣傳、調查分析就不能隻局限於傳統紙媒、網絡頭條、發問卷填表單等方式。尹蔚民部長在輔導報告中提出,要“以信息化為手段,大力創新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方式,建立更加高效便捷、全國聯網的招聘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一切現代的、先進的、科學的數據信息傳播方式和手段都應當努力被應用到我們的工作實際中,與時代互動、與世界互動、與畢業生互動,擴大宣傳影響力,改變滯后的宣傳方式和冗余低效的服務模式,在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中尋求就業服務創新發展。
適應發展變化,就要在服務模式上與高校師生同頻共振。從2012年入校招聘反映的情況看,就業服務工作創新還有較大空間。如提供會前網上簡歷篩選服務,使傳統雙選會上用人單位與應聘者交流的時間更多更準﹔又如延長互動提問環節,使企業宣講會的招聘目的大於商業目的﹔再如加大組織人社部門認証的資格考試與發証力度,壯大就業指導教師隊伍,規范就業服務者準入門檻等等。師生們反映的問題,就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隻有真正從思想和行動上思他們所思、想他們所想、做他們所需,才能實現服務模式與高校師生同頻共振。
適應發展變化,就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吸取新營養。理論創新是行動的先導,突破就業困境,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需要我們從業人員不斷學習提高,在深化交流中激活思維,不斷形成新理論、新觀念、新切入點,在總結推廣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中吸收時代新營養,始終站在畢業生就業服務前列,開拓服務平臺的廣度和深度。
二、深入大學校園,增強智慧活力
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創造性蘊藏於我們最基本的三元素——服務對象畢業生群體、畢業生就業指導者以及就業單位的管理者中。從主客觀因素分析,廣大畢業生佔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空談誤國,實干興業。隻有身入才能心入,採取與廣大畢業生實際生活和切身需求緊密結合的工作思路,與他們的價值理想、真情實感、日常行為聲氣相通,才能做好基礎工作。這也是我參與兩次效果不同的入校園服務工作受到的啟發。
招聘會“冷場”窘境給我的反思。不久前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辦的社會學專場招聘會上,出現了招聘單位比到場學生還多的情況,經過會后與學生交談,我們發現社會學專業的學生普遍喜歡行政策劃類工作,而對業務營銷、傳媒公關、文秘咨詢等工作根本不感興趣。由於缺乏對學生群體就業意向的了解,造成了招聘會“冷場”的窘境。這件事使我反思到了進行前期調研時,我們應該針對學生而不是針對專業行業來設計服務項目,深入校園就要面向學生,首先努力了解他們最根本、最基礎的需求。
講座“暴熱”帶來的深思。在此后舉辦的“你我同行,共創精彩人生”就業創業指導講座上,我們針對北京體育大學的同學們創業熱情高、創業知識缺乏的特點,邀請了國內最年輕的千萬集團總裁解天軼講述自己的創業心得。同時考慮到學生課業,特意把講座時間安排在晚上進行。報告會現場座無虛席,許多同學隻好站在門外聽。報告結束了,同學們還圍著報告人提問不願散去。陣陣掌聲讓我深思,辦法總比困難多,思路決定出路。隻要我們設身處地為畢業生著想,站在他們角度想問題找對策,就能增加工作的活力。
三、開闊觀察眼界,增強思維活力
創新的阻力往往來自於觀念的束縛、思維的禁錮、特別是眼界的狹隘。立足國情,充分借鑒一切有利於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新思想,一切有利於提高就業率的實踐經驗,一切有利於開展就業工作的現有成果,才能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廣闊的視野,解決好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積極推廣國內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全國各地就業服務部門主動作為,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如地處祖國邊陲的雲南省特別關注貧困生就業,制定扶持政策,以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為抓手,逐步實現“供崗”向“造崗”的轉變﹔工業相對發達的遼寧省則在高校畢業生落戶政策方面變審批制為準入制,建立畢業生就業“綠色通道”﹔改革開放沿海大連市則以精確覆蓋到街道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優勢,對每一個高校畢業生實行一對一服務,還制定了“儲備計劃畢業生”政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招工向高校畢業生傾斜等等。有些經驗既有地方特色,也具面上推廣價值。探索傳統經驗做法的新路,就要橫向獲取豐富的業務經驗,縱向掌握先進的發展模式,進而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實現畢業生就業服務新突破。
另一方面,要善於突破思維怪圈,培養全球化眼光。開放的市場,已經將全球融為一個地球村,人才流動正日趨全球化,畢業生就業服務除了立足中國國情,也要善於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美國的就業激勵措施比較人性化,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到特定的地區或從事特定的職業,最為常見的做法是免除或部分免除學生上學期間的就學貸款﹔法國則十分重視大學教育和社會實踐,學校與政府機關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盡可能多地為大學生安排實習機會,畢業之前還沒打過工或沒實習過的大學生很少﹔德國政府則在國內就業市場上採取保護性措施,減輕本國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壓力,為了保証本國國民的就業,給外來的勞動力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從制定方針政策角度出發,我們應摒棄姓“資”姓“社”的束縛,堅持揚棄,為我所用。
四、著力固化於制,增強機制活力
任何工作要保持長久活力,必須用制度來保証。贏得戰爭勝利要有先進的作戰理念和利器,實現畢業生就業新突破也同樣需要我們發揚優良傳統,創新服務模式,培養過硬團隊。長期以來,在人社部、人才中心領導的有力指導下,在畢業生就業服務處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需要將有利於推動創新的思路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並在實踐中加強與社會上其他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的聯系,整合業務資源、形成體系優勢。
鞏固陣地,化“游擊戰”為“陣地戰”。以往的工作中,學校缺乏與企業溝通的長效機制,導致校企合作往往有一碼是一碼,缺乏持續性,而這種零散的“游擊式”服務顯然也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有必要化“游擊戰”為“陣地戰”,用制度來固化陣地建設,擴大戰果。
鍛造尖刀,化“一般作戰”為“打殲滅戰”。攻尖克難首先要有先進的作戰理念和一支打得響過得硬的尖刀隊伍。我部開展的“企業HR進校園”、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送春風全國網絡招聘大會等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將以往各地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項目分門別類、化零為整、形成了合力。這種類似於軍隊發揮“尖刀”作用打“殲滅戰”的做法,聲勢大效果好,值得深入總結光大,持續打造品牌優勢,鞏固制度體系。
形成合力,化“單兵作戰”為“集團戰役”。當前,全國畢業生就業服務已基本形成了上下聯動、多方合作的有利態勢,但總體看,面上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自為戰,有的資源不能共享單打獨斗,還有的上下梗阻力量內耗。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就要有大舉措、大投入、大能量,發揮集團作戰優勢,統一規劃,重點投入,進一步增強各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強大的凝聚力、協作力和創造力,傳播正能量,真正形成一個體系完善、形式多樣、富有生機的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創新是我們發展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靈魂和核心,黨中央把更加充分就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繼續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的動員令已經發出,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代就業服務工作者更加莊嚴而神聖的使命,700萬個畢業生家庭在等待著我們,700萬雙畢業生的目光在期盼著我們,隻有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抓住機遇,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隻爭朝夕,勤耕細作,才能奪取更新更大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