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05: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走向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的百年激蕩中,又到關鍵節點。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全中國人民為之奮斗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歷經這5年砥礪奮進,已到沖刺階段。
5年前,我國尚有9800多萬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擺脫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開啟了向貧困反擊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十九大報告再次吹響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激越號角。
擔當——
邁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5年前那會兒,總書記問我收入咋樣,我當時不好意思說。但是現在,我可以驕傲地向總書記匯報,我已經脫貧了,生活水平上了好幾層樓!”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村民顧成虎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十九大直播,難掩心中激動。
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在那間沒有一件像樣家具的老屋里,顧成虎迎來一生中最重要的客人。
80多平方米的新家窗明幾凈,土地流轉加上家門口務工,收入早就破了萬……也就是從那一天起,顧成虎和他所在的顧家臺村,悄然發生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后的首次訪貧之行,開啟了新一屆黨中央向貧困宣戰的偉大實踐。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下審視,新一輪脫貧攻堅,意義尤為重大。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既是黨的莊嚴承諾,也讓所有貧困戶感受到了脫貧的希望和信心。”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賈家口鎮黃兒營西村黨委書記寧小五代表說。
5年來,總書記國內考察的腳步跨越大江南北、沿海邊陲,他每到一地,總不忘訪貧問苦。2015年1月20日,在緊張的云南之行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擠出時間,親切會見了來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代表。“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鏗鏘有力的話語,溫暖人心。
“如今的獨龍江,村村寨寨通了公路,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子。”來自獨龍江鄉的高德榮代表說,“我們獨龍族人一定攻堅克難,和全國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邁向小康。”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扶貧事業不斷刷新著人類減貧歷史的新紀錄:
——2013年至2016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都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
——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克難——
決勝全面小康的戰場上,靶心更準措施更細
2012年,我國貧困人口總數占總人口比例為10.2%。根據國際經驗,中國減貧進入“最艱難階段”。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攻堅克難,既要有不同以往的力度,更要有不同以往的智慧。
10月18日上午,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掌聲陣陣。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和扶貧工作隊員坐到了一起,集中收看十九大直播。客廳里,總書記和村民們促膝交談的照片,就掛在墻上最顯眼處。
4年前的深秋,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武陵山區深處的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新理念。那時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1668元,貧困線下的摸索,熬了一代又一代。
4年過后再訪十八洞,恍若“換了人間”。鄉村旅游人氣火爆,村民入股的千畝獼猴桃掛果開售,苗繡合作社的訂單早過了百萬……脫貧的路子不一,精準的理念一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拔的是窮根,關鍵在實效。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收入8313元,136戶貧困戶全部摘帽。
“主要依賴‘輸血式’扶貧,而不從實際出發、不對接市場、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注重精細管理的扶貧方式方法,是不可復制、不可推廣的,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委書記葉紅專代表說,要實現十九大報告所要求的“脫真貧、真脫貧”,就必須在抓好精準扶貧上下足功夫。
“六個精準”“五個一批”……新理念指導下的扶貧方法論,“靶心”更準、措施更細、效果更實。
山西呂梁山區,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那里溝壑縱橫、土壤貧瘠,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今年6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考察工作,專程前往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調研。
“就像總書記所指出的,深度貧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視、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工作扎實,深度貧困是完全可以戰勝的。”山西省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代表告訴記者,呂梁堅持“對癥下藥”,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兩個攻堅戰”,“關鍵也就是抓住了精準的牛鼻子。”
聚力——
大扶貧格局下的大合唱,彰顯社會主義巨大優勢
昔日干沙灘,如今金沙灘。再訪閩寧,處處生機。
1996年,福建和寧夏啟動對口扶貧協議,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對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傾注大量心血,并將這片地區命名為“閩寧村”。2016年7月,總書記又一次來到閩寧,實地察看福建和寧夏合作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和脫貧產業發展情況。
二十一載櫛風沐雨,從原來的“閩寧村”,到如今的“閩寧鎮”,總書記當年的殷殷囑托,已化為戈壁灘上的新奇跡。
“比重1070,殘糖16到18克,還需要繼續發酵2到3天……”閩寧鎮原隆村,酒莊技術員劉莉走在龐大的釀酒設備間,專家范兒十足。4年前,這位易地搬遷戶,還過著面朝旱土背朝天的日子。“村里好多婦女都像我一樣找到了工作,尤其是總書記來過以后,大家自主致富的愿望更強烈了。”腰桿硬了,自信足了,這是劉莉最真切的感受。
非常之功,需非常之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扶貧動員體系,十八大以來高速運轉。
東西部扶貧協作首次實現對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幫扶全覆蓋,東部267個經濟較發達縣(市、區)結對幫扶西部434個貧困縣,央企設立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2.6萬家民營企業踴躍投身“萬企幫萬村”……“大扶貧格局下的‘大合唱’,再次彰顯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副總經理、國家一級演員侯艷代表說。
步步高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陳志強代表,此次進京帶來了一件特殊的新產品。由公司與十八洞村合力打造的“十八洞村山泉水”,成為落地十八洞的第一個現代化產業項目,每年將以分紅的形式,為十八洞村帶來穩定豐厚的產業收益。“我們堅信,只要大家勁往一處使,一定能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程,為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陳志強代表說。
(記者顏珂、劉鑫焱、劉 峰、史自強、李茂穎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0日 11 版)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